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一個國家即將亡國了,你覺得會是怎樣的一個場景呢?那還用說麼,肯定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混亂,無助,逃難肯定是關鍵字!有的人肯定會想到參考伊拉克戰爭,必定是街道上是打砸搶燒,難民四處逃亡的悲慘場景,必定是末日搬的景象。然而歷史上卻出現了這樣詭異的畫面,這些場景在波蘭面前是不成立的,這有是怎麼一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就在這災難發生的三天之前,你能想象的到麼?無數的波蘭人還沉浸在足球賽的狂歡之中,在這裡是如此的安詳,歌舞昇平,波蘭首都華沙更是如此,夜生活還是一如既往的豐富多彩,這裡不禁人們要問,難道波蘭領導人是傻子麼?不瞭解世界大勢麼?看不出希特勒的狼子野心麼?竟然有如此的自信,竟然在亡國前夕還能夠做到如此坦蕩自如?

那麼我們看看波蘭人到底有多麼自信。時光倒流至1939年9月1號,這個時候的希特勒陳兵150萬於邊境,虎視眈眈的不止德軍,還有斯大林的80萬蘇軍伺機而動,可以說是劍拔弩張,戰雲密佈。但是你在波蘭首都華沙看到的卻是這般景象,不管是波蘭的貴族還是平民,就像往常一樣,該幹嘛還是幹嘛,該散步還是悠閒的散步,交警們悠閒地指揮著有軌電車慢慢行駛,真是“暖風燻的遊人醉,西湖歌舞幾時休”啊!哪裡有戰前的緊張氣氛!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當時的波蘭人就好像和現在的人們心態沒什麼兩樣,打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怎麼會有戰爭?那麼當時的波蘭到底知不知道德國要打他呢?毫無疑問的是知道。早在1938年10月,希特勒就向波蘭提出了戰爭警告,那有人不禁就問了,難道波蘭就沒采取什麼措施麼?其實這我們就冤枉人家波蘭了,實際上波蘭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在外交方面,毫不誇張的說那個時候的波蘭外交官約瑟夫貝可勒爾比英法蘇德四國的外交官加起來還要忙,因為他在二戰爆發前短短几年時間,就和所有的歐洲大國建立了友好互助關係,不得不說真是一波神操作啊。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但是打臉來的卻是如此之快,如果外交能解決所有問題,那還要國家實力幹嘛呢。波蘭被迅速打臉。說到底真正的原因是時代變了。波蘭人還是抱著俾斯麥時代的守舊思維,盲目的迷信外交,自認為做好了外交就可以高枕無憂睡大覺了,就可以遠離戰爭了,不得不佩服波蘭的天真。

那麼為什麼波蘭還這麼天真?那是因為波蘭人致力於建設類似於俾斯麥時代的歐洲外交,那個時代的歐洲是什麼情況,厲害大國正面交鋒,小國們則抱團取暖,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同時歐洲各國之間相互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導致大家相安無事,所以波蘭認為,現在的歐洲跟那時的歐洲沒什麼區別,只要一紙條約就能保證安全,如果跟一個國家簽了不安全,那就跟所有國家籤一遍。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波蘭首先跟英國簽署了《英波蘭安全保證條約》,後來又與德國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緊接著又跟蘇聯簽訂了《蘇波互不侵犯條約》,就這樣簽了一圈,就剩下法國,但是在法蘭西眼裡,波蘭可是牽制蘇德遠交近攻的重要盟友,轉了一圈你會發現波蘭和整個歐洲的大國都結了盟,所以波蘭人才認為戰爭離他們還遠著呢。

波蘭人耍著自己的小聰明,自以為跟所有大國都拜了山頭,就都是兄弟了。多麼天真的想法啊,還是那句話,時代變了。俾斯麥時代和二戰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在俾斯麥時代為什麼一紙條約就能保持和平呢?那是因為各主要大國之間實力均衡,這就好比戰國七雄的前期,沒有誰敢發動戰爭,你要是帶頭捅了誰的屁股,那你就小心自己的屁股,這就是戰略平衡,但是在二戰之前,這個平衡根本就不存在了。

首先是俄國變了天,沙俄變成了蘇聯,其意識形態和歐洲人截然不同,不可能再擔當昔日歐洲憲兵的角色,更不可能介入歐洲事務,斯大林巴不得英法德趕緊互相傷害,他好坐山觀虎鬥,漁翁得利。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法國也不是一戰之前的法國了,殘酷的一戰使他喪失了一代年輕人,在國內厭戰情緒更是高漲,與拿破崙時代不可同日而語,英國倒是和波蘭人天真的可愛。

變化最大的則是德國,德國的元首換成了希特勒,為什麼西方寧可拉攏蘇聯也要幹掉德國呢,那是因為希特勒毫無信用可言,最起碼的契約精神在他這裡壓根沒有,從二戰前撕毀無數條約就可以看的出來,他的信用在西方各國眼中就像廁所的手紙一樣廉價。蘇聯也不是什麼好鳥,突然入侵芬蘭,撕毀《蘇芬互不侵犯條約》就像扔掉手中的廁紙一樣簡單,但至少沒有希特勒這麼變化無常。

德國還有一個巨大變化,那就是經濟結構,自從從第二帝國建國以來,希特勒就從來沒有守過信用,因為她始終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整個國家就是一個戰爭機器。什麼是軍國主義國家,就是為了打仗,因為不打仗,經濟就執行不起來。我們來看一組資料,德國的公共開支有16。6%被直接用於軍費開支,另有18。4%件間接開支,等於全國35%的GDP都用於軍隊,才有近300萬的龐大軍隊,為何希特勒花這麼多少錢用於軍事呢?毫無疑問,當然是為了打仗,德國的一切行動,各國都看在眼裡,都知道德國想要大幹一場,所以各國根本就不信任希特勒,當幾條狼湊一起分配吃肉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誰也奈何不得誰的情況下,大家會商量出一個規則,一起遵守,都按規則來,但是如果是兩頭老虎和一群狼在分配肉呢,我老虎想多吃一口肉,一個小狼敢來跟我提規則麼?

為何面對實力懸殊的德國,波蘭卻如此的淡定和自信

這就是俾斯麥時代的歐洲和二戰前最大的不同,國與國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一旦平衡被打破,那麼戰爭就隨時會發生,歐洲進入了“黑暗森林”。

此時波蘭對此視若罔聞,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外交正確,甚至信奉絕對的“黑暗森林”法則,不惜與虎謀皮傷害盟友,比如在二戰之前,波蘭原則上屬於英法陣營,當他和希特勒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聯手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此舉把英國給惹急了,希特勒趁著德國關係友好之際,提議在波蘭走廊上修建一條高速公路,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因為波蘭領土正好把德國一分為二,可波蘭拒絕了,氣的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塞克特將軍說“波蘭的存在是無法容忍的”。賽克特是德意志國防軍之父,軍中的長老級人物,這就等於把德國給惹毛了,那蘇聯呢?蘇波的恩怨久已,甚至波蘭連它周邊的小國也得罪光了,竟然煽動南斯拉夫、波羅的海的國家互相傷害。

表面上波蘭與每個歐洲國家都簽署了友好協議,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早已看他不爽,早就想幹他一票,丘吉爾曾經這麼評價波蘭,他就是的歐洲的墊腳布,誰都想來踩兩下。你是不是覺得不是波蘭做錯了?不,如果放在俾斯麥時代,波蘭這麼做無可厚非,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幹的。只不過現在時代變了,現在早已經不是俾斯麥的時代了,波蘭並不知道希特勒與斯大林的互不侵犯條約中還有關於瓜分波蘭這一條款的存在,他也不知道法國會放棄波蘭以求自保,他更不知道德國人竟然發明了閃擊戰,說到底還是波蘭人自己把自己蒙在了鼓裡,他們的自信來源於對俾斯麥時代和平外交的執著,他們的失敗則是因為被這迷之自信,矇住了雙眼,結果就是36天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