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蔡邕

,字

伯喈

(音jiē),東漢末期一代名士,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藏書家。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蔡邕

他才華橫溢,精於音律,通經史,善辭賦,而且是書法大家,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

飛白

”書體,對後世影響很大。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才女

蔡文姬

的父親。

蔡邕早年拒絕朝廷徵召,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任郎中、議郎等職,曾主持刻印中國第一部石經——“

熹平石經

”。

後因罪被流放,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權時,被強召為祭酒,歷任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

蔡中郎

”。

董卓伏誅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享年六十歲。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熹平石經拓片(蔡邕書)

關於蔡邕,文學史上有一樁懸案——

作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後漢書·蔡邕傳》中,蔡邕明明是“博學多才”、“行義達道”、“忠孝素著”的一代名士;

然而,到了宋代民間南戲

《趙貞女蔡二郎》

中,蔡邕卻被寫成了“棄親背婦,為暴雷震死”的負心漢。

宋代戲文《趙貞女蔡二郎》的大概情節是:

蔡二郎(蔡伯喈)上京應舉,考中了狀元;但他貪戀功名利祿,拋棄雙親和妻子,入贅相府。

其妻趙五娘(趙貞女)在饑荒之年,獨立支撐門戶,贍養公婆,竭盡孝道。公婆死後,她以羅裙包土,修築墳塋,然後身背琵琶,上京尋夫。

可是蔡二郎不僅不肯相認,竟然還放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後,蔡二郎被暴雷轟死。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南戲《趙貞女蔡二郎》

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熟悉?

有人認為,這就是後來《鍘美案》中陳世美與秦香蓮的原型。

上述戲文中所寫的蔡二郎,亦稱蔡中郎,也就是蔡邕(字伯喈)。戲中所寫的情節,只是出於民間傳說,與歷史上的蔡邕可謂風馬牛不相及。

所以,大詩人

陸游

曾在《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中雲: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可見早在南宋前期,上述編排蔡邕的民間戲文已廣泛傳唱於城鄉各地。

問題是,東漢一代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為什麼會被寫成“陳世美”呢?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鍘美案》

有學者認為,

這可能跟蔡邕的辭賦,尤其是一些大眾化的小賦,在民間廣泛流傳,甚至成為民間詠誦、說唱的材料有關。

特別是

《青衣賦》

——這是蔡邕所作的一首抒情小賦,刻畫了一位出身卑微,但容貌美麗端莊,心靈高尚純潔的青衣女子形象。

(在漢代,地位卑下者如僮僕、侍女等,多穿青、綠衣服。)

蔡邕以細膩的筆觸、真摯坦白的言辭、親身經歷的口吻,追敘了自己的一段“露水情緣”,寄託了對“青衣”的愛慕和思念之情。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青衣賦》

根據賦中所述,蔡邕是在去外地赴任的途中,與“青衣”邂逅相識的。

也許是由於雙方地位懸殊,又迫於行期,短暫的歡愛之後,即倉促分手。

為宣洩離別後的相思之苦,蔡邕在賦中馳騁才氣,極力描寫“青衣”之美,如:

金生沙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生於卑微。盼倩淑麗,皓齒蛾眉。玄發光潤,領如螬蠐。縱橫接發,葉如低葵。修長冉冉,碩人其頎

……”

同時對兩人的一夜情也有大膽露骨的展現:

寒雪翩翩,充庭盈階。兼裳累鎮,展轉倒頹。昒昕將曙,雞鳴相催。飭駕趣嚴,將舍爾乖

。”

離別之後,作者對“青衣”的思念也是真摯而深切的:“

蒙冒蒙冒,思不可排

”,“

思爾念爾,惄焉且飢

”。

文學史上一樁懸案:東漢名士蔡邕在宋代戲文中,何以變成負心漢?

“青衣”

該學者推測,《青衣賦》十分悱惻感人,很容易受到普通百姓的喜愛。賦中雖沒有寫到愛情故事的結局, 但“始亂終棄”則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通常,人們都會同情“青衣”,相對地,作者(蔡邕)便被視為負心漢,而遭到譴責。

這或許就是在宋代戲文中,蔡邕被寫成了“陳世美”的原因所在!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贊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