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民國初年風靡大都市的黃包車】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黃包車(jinrikisha),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由於產生於日本,所以還被叫做“東洋車”,那麼它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呢?原來是一位名叫米拉的法國人,覺得東洋車特別方便,便向法租界提議,引進日本的東洋車。

【黃包車名字的由來】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於是不久之後,東洋車便從日本輸入上海,當年的車價是1英里內5分錢,2英里內1角錢。這裡要提的是,早期的東洋車一般會坐2~3人,對車伕來說,壓力非常大。但即使如此,還是有無數人選擇成為車伕,因為賺錢非常快,為了吸引顧客,招攬生意,某位車伕把車身塗滿黃漆,從此,東洋車變成了“黃包車”。

【短短几年,黃包車伕數量激增】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由於價格便宜,並且隨時都能找到黃包車,十分方便,富人們很快就愛上了這種新的交通方式(是不是有點像打的),於是乎短短几年,就出現了合興、北合興、老合興等黃包車公司,光是北平市,就有黃包車54393輛,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然而即使如此,仍然供不應求,因為當年的黃包車伕大約有11萬人。以至於當年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幾個人合拉一輛車。

【累死累活,如牲畜般工作】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上文中提到,拉黃包車賺錢很快,所以很多老百姓都甘當黃包車伕,但這裡要注意,這個“錢”,並不是屬於車伕自己的,其中大部分都得上交給提供黃包車的公司,所以即使他們從早幹到晚,累死累活,卻仍然只能勉強吃飽飯。

【被地痞流氓、惡勢力欺負的黃包車伕】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掙得少也就算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黃包車伕們還經常受到地痞流氓、日寇的敲詐勒索,有時候對方脾氣來了,還會毆打他們。《駱駝祥子》中,便對當年黃包車伕們的悲慘生活進行了描述,祥子經常遭到他人壓迫。

【車伕們風雨無阻地拉車】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從這些老照片中不難發現,很多黃包車伕都沒有一雙像樣的鞋子穿,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為了賺錢餬口,他們根本不敢休息,即使颳大風,即使下大雨,即使烈日當頭,他們都要在路上奔跑著,全年無休,常年在這樣的重壓下生活,車伕們的身體自然會垮掉,很多車伕甚至不到40歲就去世了。

【車伕們成立人力車職業工會】

民國黃包車伕的真實生活:像牲畜沒日沒夜地幹活,幾乎活不過40歲

後來,廣大黃包車伕終於忍受不了壓迫,決定奮起反抗,他們集體罷工,併成立人力車職業工會,要求車行不得擅增租金,黃包車伕們的行動獲得了不少社會組織的支援,為了緩解他們的壓力,上海公共租界率先創辦了人力車伕互助會。

該組織面向全社會進行募捐,然後用募集到的錢興建學校、診療所、宿舍等,並免費向黃包車伕們開放,若是有生活極其困難的黃包車伕,還可以每個月來互助會領糧食吃,就此,車伕們的生活終於得到了一些改善。其他地方見狀,也紛紛效仿上海,組織了各種工會。後來隨著電車的出現,黃包車逐漸被取代,慢慢消失在歷史的河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