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這是一個被廣泛爭議的問題。我們不妨用辯證法的思想來進行一次深度剖析。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23位“兩彈一星”功勳包括:王淦昌,趙九章,郭永懷,錢學森,錢三強,王大珩,吳自良,陳能寬,鄧稼先,朱光亞,彭桓武,錢驥,姚桐斌,任新民,陳芳允,黃緯祿,屠守鍔,程開甲,楊嘉墀,王希季,于敏,孫家棟,周光召。23位元勳中的21位是留學歸國人員,美、英、法、德、蘇是他們的主要留學地,只有于敏和錢驥沒有留學經歷。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強大而獨立自主的國家,何以築巢引鳳,促成建國後的歸國潮,以及本土知識分子的集體爆發,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建國初期,我們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贏得了民族解放,終於可以透過自身努力決定國家命運。一批有志青年,突破重重阻攔回到祖國,為研發“兩彈一星”立下不朽功勳,他們包括曾經的美軍上校錢學森、抵10個師的郭永懷、核彈之父錢三強,還包括沒有出國經歷的氫彈之父于敏等一大批老一代頂尖技術專家,他們帶著剛剛畢業的國內本科生,從零到有,從有到強,在短時間取得了令人驚異的成就,可以說是英雄加快了歷史程序,也造就了時代。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民國時期並沒有培養和留住頂級專家的土壤,有情懷的頂級專家只能委身於國外,新的時代成就了他們。即使沒有上述23人,還會有另外的23人。他們是掌握西方先進科技的中國人,而不是西方有意為我們培養的技術精英。事實上,除了少部分歸國人員,建國初期國內培養的年輕一代也發揮了奠基性作用,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所以說,時勢造英雄才是問題的核心。另一方面,老一代知識分子不為物質、不圖名利,把青春與熱血獻給國家,為我國立於世界強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的無私奉獻客觀上加快了強國程序。

我們如果用辯證法的思維,很容易理清思路,就不難發現“時勢造英雄,英雄加快了歷史程序”這一基本規律。

國外原子彈科學家的故事也十分精彩,如《原子彈秘史》一書,以小說般的行文寫科學技術史,以愛因斯坦、費米、奧本海默等主要人物的傳奇經歷為主線,描述了原子彈研製的過程,以及與原子彈研製相關的20世紀上半葉原子物理學的一系列進展。從社會的、政治的角度,全面反映了原子彈研製的時代背景,科學和政治的相互作用,以及科學家與政治家的對話和衝突。此書故事性強、敘事優美,英文原版曾獲“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以及“美國國家書評獎”,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80年代十佳著作”之一,值得你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