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五代十國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存在,曇花一現,唐朝盛世崩盤後,各地出現了許多的割據勢力,藩王武將紛紛自立為王,這個時期的混亂程度卻比得上戰國春秋和三國時期,戰亂也更是頻繁,他們大多透過武力手段決定勝敗,勝者能夠成為一國之主,而失敗者則湮沒在歷史塵埃中。

十國地處於中原南方,五代則佔據北方,相對南方來說,北方一直都是政治中心,政權更替也發生得較為頻繁,南方人則是喜好安居樂業,能不發生戰爭,就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但北方野心家們想要佔據更多的資源和土地,所以在短短的五十三年中,就更換了五個政權,也就是“五代”的由來。

在短暫的時期中,有一位皇帝十分出色,之前的武將皇帝似乎只有勇而無謀,所以才會被新的統治者取代,但這位皇帝並非如此,有勇有謀,被譽為五代第一君,這位皇帝便是柴榮,也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位,所以在與前四位的對比中,柴榮顯得很是優秀。

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二十四歲那年,他被封為將軍,而只是在九年後,他便當上了皇帝,三十三歲的柴榮沒有想到自己的在位時間會如此之短,短到他來不及施展抱負,他收復失地之後,國家也逐漸變得強大,但柴榮突然身患重病去世,國家一時無主。

朝廷只能依仗大將軍趙匡胤了,趙匡胤曾經是柴榮的心腹,在他臨死之前,將國家大事委託給趙匡胤暫為管理,尚且年幼的皇子也交給了趙匡胤照顧。皇帝以為自己安排妥當,覺得大將軍對自己忠心耿耿,一定會按照遺囑辦事,但沒想到僅僅是在第二年,趙匡胤就發起了兵變,奪了小皇帝的皇位,自己坐上了皇位,一手建立了宋朝。

透過這樣的方式當上皇帝,皇帝心中通常也是害怕自己將來會重蹈覆轍,因為擁有兵權便可以伺機造反,所以他們通常會奪了曾經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將軍們的兵權,甚至是處死他們。趙匡胤也並不例外,他也害怕失去自己的皇位,“杯酒釋兵權”就是很著名的例子了,但眾人的結局還是很好的。

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武將們沒有被處死,趙匡胤將他們送回了老家,還給了豐厚的賞賜,即使是前朝餘孽,他也沒有趕盡殺絕。有著重大功勞的武將們雖然是沒有了威脅,但朝中還是需要武將的,他們也還是具有一定威脅的,所以他採用了“重文輕武”的方式,提高文臣的地位,抑制武將的發展,不給他們將來造反的機會。

安排各地官員,他也儘量是安排文臣,除非必要,才會安排武將,還會讓其他的官員去互相牽制。雖然邊關遠離政治中心,但趙匡胤還是想出了法子,經常更換將領,讓士兵對將領的依賴沒有那麼重,可這樣做的話,長期下去將軍們也就失去了威信,軍事力量就會變得薄弱。但相比後果,趙匡胤更希望自己的皇位不會受到威脅。

除去“重文輕武”,皇帝在其他方面上,可以說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勵精圖治,提高農業生產力,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文人們也積極報效朝廷,整個國家顯得繁榮富強。可軍事上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等到趙光義繼位的時候,與契丹、遼國、西夏等國的交戰中,也討不得好,趙光義御駕親征,結果卻是落荒而逃,成了他國的笑柄。

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趙匡胤知道自己是篡權奪位,心中有愧,所以面對柴氏後人,他下了禁令,不準以後的皇帝重罰他們,若是滔天大罪,也要讓他們可以有尊嚴的受罰。這條禁令被寫進了石碑中,只有歷任皇帝能夠看見,若是違背的話,那麼便會遭到天譴。

石碑上還有另一條禁令,皇帝們不能傷害朝中計程車大夫,只要是能夠敢於諫言的人,即使忠言逆耳,也不能處罰他們。這兩條禁令也確實是被歷任皇帝謹記遵守,從來沒有人違背,也是因為違背的代價便是會損害到趙氏江山的利益。

本來這塊石碑是放在廟祠中的,只有在皇帝繼位的時候,皇帝才會帶著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進去,大臣們是不準進去的,所以這位石碑上的內容只有趙氏歷任皇帝知道,但等到宋朝滅亡以後,這位石碑的內容也就被敵軍昭告天下了。

唯一沒殺戮功臣的開國皇帝,他立下兩條密令,子孫後代無一敢違背

不可否認的是,趙氏江山的繁榮發展也得益於這兩條禁令,善待文人和士大夫,積極諫言,所以宋朝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發展還是不錯的,至今軍事力量,“弱宋”也並非真的弱,只是相對於過分注重軍事力量的秦漢兩朝,它的軍事要薄弱一些。

實際上,能在強敵環伺的背景下存活下來,怎麼看宋朝也不能說是“弱宋”,歷史是不是對宋朝有什麼誤解呢?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周本紀》、《宋史·太祖本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