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其後的國家格局三大人物的風雲歷史

鄭莊公其後的國家格局三大人物的風雲歷史

鄭國的風雲盛世起於鄭莊公,短短數十年間,攻破天子軍,縱橫大中原,鄭國儼然是霸主之國。

襦葛之戰是鄭國巔峰之戰,這場戰爭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讓鄭國的臣子們也都認識到,天子不是不可侵犯的。

同理,諸侯也不是不可侵犯的。

抱持這種觀點的,鄭國有三個人很重要,祭仲、高渠彌、傅瑕。

祭仲是最厲害的人物,而且橫貫莊公、昭公、厲公、鄭子亹、鄭子嬰五代國君,每位國君的即位幾乎都和他有關。

祭仲是個相當膽大的政治家,在鄭莊公還沒有與周天子交惡時,就曾帶著大軍到周王城附近偷割麥子。

祭仲扶持公子忽即位,即是後來的鄭昭公。總體說來,祭仲基本上算是公子忽身邊的謀臣。就算是後來在被逼迫中支援公子突奪取君位,數年而後祭仲還是要迎回公子忽。

鄭莊公其後的國家格局三大人物的風雲歷史

很大程度上說,鄭昭公與鄭厲公乃至其後的數年動盪,都因祭仲的思想有關。祭仲雖為公子忽的謀臣,但又絕非那種純粹的忠臣,比如在宋國的威逼利誘下,祭仲為保性命,就願意幫助公子突打回都城,驅逐公子忽。

當公子突歸國即位後,認為祭仲不好控制,試圖陰謀暗殺祭仲時。祭仲又會帶兵攻打國君公子突,將其驅逐到了鄭宋邊境之地櫟地,還安插了猛將傅瑕在櫟地與鄭國都城之間設施關邑,掐斷公子突反攻的念想。

祭仲一度之間成為鄭國第一權臣,幾無朝臣可與之匹敵。鄭國有君若無君,期間重大決策系出其手。這種氛圍直接影響了鄭國的政治生態,當年那些鄭莊公留下來的謀臣們,大多也都形成了如祭仲一般的思想。

高渠彌曾參與過襦葛之戰,是鄭莊公的中軍主將,可說在軍中有著至高權威。只是這位武將,跟公子忽的關係很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當公子忽第二次回到都城復位後,高渠彌要千方百計的陰謀加以弒殺。

鄭莊公其後的國家格局三大人物的風雲歷史

鄭國當時的朝堂可謂是刀光劍影,諸公子覬覦國君位置,先後發動奪位之戰,那些公子們身邊的謀臣們也即無所適從,根本沒有穩固的站隊,老臣們如是,新臣們也如是。

國君與朝臣的關係不穩固,朝臣與朝臣的關係不穩固,鄭國當時的情況,就是一群不善交際的人掌管著一個風雨飄搖的國家。

高渠彌弒殺公子忽後,立公子亹為君。這個公子亹也不是很受人待見,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得罪了齊國的君主齊襄公。這個齊襄公就厲害了,當年還曾在國內暗殺魯國國君,如今公子亹到來,齊襄公幹脆就將公子亹也殺掉了,跟隨的高渠彌也是跟著丟了命。

還有前面說到的傅瑕,本來是祭仲身邊的猛將,因為祭仲驅逐公子突,傅瑕就被派到都城與櫟地之間,建了一座關邑,正是這座關邑成為了反攻的障礙,十多年間公子突也都沒有回到都城。

此時之鄭國朝堂,上大夫為祭足,中大夫為叔詹,下大夫為原繁。鄭子亹死後,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回國繼位,即是後來的鄭子嬰。

鄭莊公其後的國家格局三大人物的風雲歷史

鄭子嬰當了十多年國君,鄭國也算是過了十來年無事之秋,這得有賴於傅瑕的堅守,即便祭仲期間駕鶴西去,傅瑕依然堅定地守在都城與櫟地之間。只是公子突,歸國之心不死,傅瑕不可安定。

《史記》:“十四年,故鄭亡厲公突在櫟者使人誘劫鄭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舍我,我為君殺鄭子而入君。厲公與盟,乃舍之。六月甲子,假殺鄭子及其二子而迎厲公突,突自櫟復入即位。”傅瑕背叛了祭仲,就是背叛了鄭國國君。

中大夫叔詹在傅瑕而後也即背叛,與傅瑕裡應外合,終於幫助公子突復國,鄭子嬰在動亂中喪生。在這數十年動盪之局中,朝中唯下大夫原繁盡忠職守,還是恪守著自己的初心,“莊公有子八人,若都以官爵勸臣有二心,國家將無治了。原繁回府,自縊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