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眾所周知,普魯士是德意志帝國的前身,是歐洲有名的強國之一。但是,普魯士在1701年剛成為王國那會卻是一一個基礎十分薄弱的小國,被列強們戲為“鐵罐堆中的一隻瓦罐”。言外之意,就是隨時都可能被碰碎!

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然而,正是這個被瞧不起瓦罐子,卻繼承了條頓騎士的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基因,硬是在鐵罐堆中打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為稱雄世界的一流強國,讓歐洲各國心生畏懼。

特別是在七年戰爭中的表現,令歐洲列強們驚異!剛剛崛起的普魯士與法國、沙俄、奧地利和瑞典四大強國對陣,竟然不落下風,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人們不禁要問,剛剛崛起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的圍攻,為什麼能最終能獲勝?

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一是特別能打。其實,普魯士是靠軍國主義起家的,不然它這個在鐵罐堆中的瓦罐子,早已被碰得粉碎。所以,有人深刻而又形象地說,對一般國家來說,是國家擁有一支軍隊;而對普魯士,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

為此,普魯士不僅軍隊能征善戰,而且全民皆兵,國家就是個大軍營。一旦戰爭爆發,普魯士可在極短的時間內動員出驍勇善戰、素質極高計程車兵參戰,動員能力強而且非常能打。

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七年戰爭爆發後,在腓特烈大帝組織和親率下,普魯士動員14歲以上的男性全部上了戰場,與四大強國展開對決,而四大國並沒有佔什麼便宜。若不是四大強國聯手,其中的任何一國恐怕都不願意與普魯士單打獨鬥,因為法國、奧地利、瑞典、沙俄都知道普魯士的戰鬥力。

二是英國支援。普魯士能夠單挑四大強國與英國人的強有力支援是分不開的。七年戰爭前,歐洲諸國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外交革命”,最終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英國和普魯士以及戰爭後期加入葡萄牙,另一方是法國、沙俄、奧地利、瑞典、薩克森和戰爭後期加入西班牙等國家。

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深居島內的英國負責海外戰場,而普魯士則負責歐洲大陸戰場。為了使普魯士頂住歐洲其他強國而不至於失敗,英國不遺餘力地支援普魯士,可以說要錢給錢,要物給物,還在海上襲擊對手的補給線。儘管普魯士打得很艱苦,但在英國的支援下,普魯士還是單挑了幾大強國。

三是沙俄反水。在七年戰爭打得最艱苦之時,腓特烈大帝幾近崩潰,連自殺的心都有,然而就在這個危急時刻,親普魯士、崇拜腓特烈的彼得三世即位沙皇,並立刻反水,宣佈停止與普魯士的戰爭,並單獨與普魯士締結和約,退出了戰爭。

七年戰爭時的普魯士受到四大強國圍攻,為什麼最終能獲勝?

俄國的突然退出,讓戰場局面馬上反轉,幾個同盟國本來頂著普魯士就費勁,這一下子使聯盟分崩離析,都紛紛跟英國、普魯士講和,普魯士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但是,普魯士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僅是14歲以上的男性全部參戰,普魯士本土一片廢墟,哀鴻遍野。普魯士收穫也是頗大的,戰後一躍成為歐洲五強國之一,國土面積增至30。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860萬,為日後統一德國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