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看完後不要急著走,畢竟小編忙活這麼久,點點關注小編祝您票子是多多的有。

一起來看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什麼吧。

講述古羅馬通史的歷史書,在解釋共和政治體系時,都習慣以圖表來表示,這樣雖然易於瞭解,但小編並不使用這個方法,因為我覺得用圖表根本無法反映出當時羅馬的現況,但卻不失為一種有效且更方便清晰理解的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羅馬的共和政治是將王政制度的三大支柱──國王、元老院、公民大會,三者之一的國王以兩位執政官取代,其他官職必要時才設立。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而對政體有相當研究的學者們,在解說共和初期的這些官職時,還會一一說明官職的背景、到職年、中斷年、重新設立的年份等演變,但這可能是以西元前509年做分水嶺,因為現在已無正確的記載了。西元前509年,改行共和政治後,羅馬人確立了統一的政治制度,因此給人運作順利的印象。但是實際上,在西元前367年以前,由於各項條件尚未成熟,羅馬人都還處在摸索的過程中。正如西元前二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波力比維斯認為,羅馬的共和政治開始有完全的功用,是在西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事件後,所以此後的官職更能符合現實需要。西元前四世紀中,羅馬的政治體制已發展完成,此後的歷史學家在講述羅馬歷史時也以這個時期作為起始點。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與講究理論的希臘人相比,羅馬人顯然較偏向現實主義,因此在敘述羅馬的事蹟時,應該也要從現實的角度切入比較好。首先在選舉制度上,雖然已經是共和時代,但仍多有承襲王政之處。例如前面介紹過的,共和時期羅馬是採取高收入高稅金的制度,而在沒有直接稅的時代裡,多以軍役來替代。不過,這時並沒有收入和所得的區分,可能是當時的人還沒有經費的概念。百人隊是羅馬軍隊的核心,投票時各個由戰場上計程車兵所組成的百人隊必須事先統一內部意見,然後再將一致的決定反映在一票上。而實際上投這一票的,正是負責招募百人隊的人。與雅典的一人一票選舉制比起來,百人一票選舉制是羅馬投票上最獨特的地方,這也是一種小區制選舉。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再說,公民大會的總投票數是一百九十三票,九十七票過半數,只要第一階級的公民全部投票,票數就可以過半,所以這很顯然地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寡頭政治。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執政官是羅馬共和時代的最高首長,地位相當於王政時代的國王。執政官與國王一樣由公民大會選出,經元老院透過就任;不同的是國王任期終身,而執政官只有短短一年,但可連選連任,年齡設限在四十歲以下。執政官共有兩名,如果彼此在想法與做法上意見分歧時,兩者都有權否決對方的提案;也就是說,只有在兩人都同意的情況下,政策才得以實施。執政官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主要任務除了召開公民大會外,同時還要擔任戰場上的指揮官。所以執政官可以說是集首相、國防部長及參謀總長等職於一身的官職,又由於他經常參與實際作戰的指揮工作,因此頭銜上還可以再加一個前線司令官。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軍務是執政官最重要的工作,羅馬的軍力通常分為兩批,各由一名執政官統率。作戰時,如果敵軍戰力不強,通常只由一名執政官率軍出征,另一人留在羅馬負責保衛首都及處理內政工作;萬一遇上強勁的敵軍時,兩名執政官也會同時帶領所屬軍隊出戰,戰場上的指揮官也因此變成兩個人,在這種情況下,首都的保衛工作就改由法務官帶領預備役士兵出任。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這個時期的羅馬,雖然有兩名指揮官,但似乎尚未有意見不合的情形發生;即使有的話,只要委任獨裁官,就可以統一指揮權。但是執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戰爭也不一定會在這一年內結束,因此很有可能在戰爭進行中必須臨時更換總指揮官,這樣的事情從戰術上看來是非常不妙的。為了因應這種緊急狀態,羅馬設定了地位相當於前執政官的“屬省總督”一職;如此一來,不僅卸任後的執政官可以繼續指揮作戰,同時也可以防止三面臨敵時指揮官不足的窘境。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到了羅馬向義大利以外的地方擴張勢力的時候,“屬省總督”變成被派去督導羅馬屬地的官員,由於羅馬當局指派的都是有執政官經驗的人,因此可見羅馬對屬地統治的重視,像曾遠征高盧的凱撒及統治比多尼亞地方的西塞羅,就都曾做過屬省總督。不過,即使是在羅馬最艱苦的時代,“屬省總督”也始終是一個在執政官任務過重的情形下才設定的官職。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執政官承襲了王政時期國王的權威及權力,他們與國王一樣,無論到哪裡,都有十二名手執權杖的侍衛在前開道,與其說這十二名侍衛是衛兵,倒不如說這是一種權力象徵。如果有人在路上看到侍衛為執政官開道場面,大概也會像波力比維斯一樣地質疑,羅馬是不是又回到王政時代了。而民主雅典的“國家政治作戰顧問”則沒有這種侍衛開道的傳統。由此可知,執政官是羅馬共和時代最有權力與權威的人,也因此執政官一詞就變成今日的“領事”之意。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比起執政官一詞,獨裁官在今日並非正面的詞彙,它是共和羅馬時代國家非常時期時所任命的官職,意謂著臨時的獨裁執政官。獨裁官並不是由選舉產生,只要由兩名執政官中的一名指定即可上任。除了改變政體外,獨裁官擁有一切事務的決定權,任何人都不能反對他的決定。獨裁官只有一名,任期也只有短短六個月。由於共和政治經常導致決策遲緩,在決策不得遲緩的情況下,獨裁官擁有立即下決定的權力,因此執政官常委任能力優秀、經驗豐富具有執政官水準的人擔任這個職位。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獨裁官可依個人意見任命相當於副官的“騎兵長官”,而且兩名執政官在委任獨裁官之後,本身也必須服從獨裁官的命令。獨裁官的委任,就如同他的副官──騎兵長官的名稱所顯示的,大多是在戰爭情況緊急時才委任,不過當瘟疫流行、首都機能癱瘓,或必須緊急恢復社會秩序時,也會委任獨裁官。所謂“寡頭政治”並不是民主政治,而是多頭馬車的體制,它的缺點就是在緊要關頭時無法快速地做出適當的決定,而獨裁官制度正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同時它也可以算是共和羅馬的危機處理系統。馬基維利曾說:“想要維持一個政體,就要有勇氣在必要的時候反對它。”如果疏忽了這點,就會使政體瓦解。而獨裁官就是為了因應共和政治的不足所產生的官職。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由於獨裁官制度只是一個危機處理系統,因此羅馬不會輕易委任獨裁官。從西元前509年共和政治建立到西元前390年高盧人入侵的一百九十年間,羅馬只委託過七次獨裁官,而卡米爾斯就擔任過五次,這種情況就像屬省總督的任命一樣,顯示出西元前390年後的羅馬正深處於危機與混亂之中。任期六個月的獨裁官,一人獨攬被兩名執政官分散的最高權力,他也可以擁有二十四名的侍衛做為開路先鋒,人數是執政官侍衛的二倍。由於蘇拉和凱撒都是終身的獨裁官,因此便演變成今日的“獨裁者”。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法務官任期一年,最初只有一名,後來不斷地增加到十六名,由於這種增員的情況是羅馬領土擴張後的連帶現象,因此不只法務官增員,執政官以外的其他官職全都如此。法務官的職責正如它的詞義是執掌司法,最初法務官的職務是代替出征的執政官守衛首都,後來逐漸轉變為司法負責人,這樣的轉變正是羅馬邁向成熟法治國家的一個過程。不過法務官上戰場的機會還是不少,一般認為法務官年齡限定在四十歲以上的原因,就是考慮到必要時他可以代替執政官上戰場指揮軍隊。還有執政官不在首都羅馬時,也是要由法務官擔任議長來召開公民大會。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審計官最初只有兩名,共和末期增加到四十名,任期一年,年齡資格限定在三十歲以上。審計官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擔任戰場上的財務管理,曾經在進攻漢尼拔前,為了軍隊過分浪費軍費一事到羅馬軍陣營向總司令西比奧陳情,卻被嗤之以鼻的大加圖就是審計官。當年被後世在名字上加個大字的“大”加圖三十歲,而大破漢尼拔被尊稱為亞非利加努斯的西比奧三十一歲,西比奧在聽完盡忠職守的審計官大加圖的陳述後表示: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過分吹毛求疵的審計官,對正揚起風帆迎向戰爭的人而言,無異是個無用的絆腳石,因為我們對國家要負的是行為上的責任,而不是金錢上的責任。”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對於這個非斤斤計較不可的官職而言,一般或許會認為應該由功成名就、具權威的年長者來擔任較適當。但羅馬卻正好相反,要擔任審計官只需年滿三十歲即可,這對於想從政的羅馬青年而言,可以說是一個躍登政壇龍門的好機會,而且能在年輕的時候挑別人的毛病以及學習如何去挑毛病也是頗有趣的。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至於共和羅馬的“元老院”這個譯語,其實也令我有點摸不著邊際,因為元老院總給人一種印象,好像裡面聚集著一群功成名就的老人,一件一件地在挑剔著年輕人所做事情,然而,古羅馬的元老院既不是二院議會制民主政體中的上議院,也不是退休長老們的集會地;它是採取一院政體的國家中的一院,現職人員工作時聚集的機關,而且要年滿三十歲才有資格佔有議席。中世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共和國的元老院,除了以下兩點外,在名、實上都高度地承繼了共和羅馬的元老院。第一點差別是,除了經濟和文化活動之外,其他各方面竟出乎意外地封閉。這點和雅典類似,也是威尼斯特有的現象。威尼斯共和國的元老院議員,必須是威尼斯貴族出身,至於屬地的貴族及國內的平民則無權擁有元老院議席,威尼斯共和國的純種主義在元老院的組成中充分表露無遺。但羅馬卻正好相反,它的元老院是屬於開放性的。

想知道古羅馬,先了解它的體系,理解各職能所在

從西元前367年“李錫尼法”頒佈到西元前44年凱撒實施改革,羅馬一直在元老院的帶領下日益蓬勃;直到西元前一百年,元老院才在現實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失去原有的功能。而凱撒的改革可以說是元老院結束的象徵,如果再從往後的發展來看,元老院在共和時期的羅馬實在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