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三國後期,在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繼位,作為劉禪的父親,劉備深知自己的兒子沒有治國才能,為人也十分的怯弱。所以劉備在臨去世之前鄭重的囑咐軍師,稱如果劉禪如果糊里糊塗、不能撐起大業,那麼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當然表示不肯。但是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看出,劉禪本人性格較為懦弱,沒有多大的野心。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在蜀國第一任國君去世之後,諸葛亮十分盡力的輔佐劉禪,在宰相的治理之下,蜀國日益強盛,一直在為恢復中原做準備。那麼劉禪在國家治理上有多大的貢獻呢?其實僅僅只有一個,就是一直重用諸葛亮。按道理說,一個國君如果重用賢臣,那麼整個國家基本上就有望了。

從這一方面上說,劉禪確實有貢獻。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上看,劉禪不得不重用宰相,理由有兩個,一是此時的諸葛亮在朝中威望很高,基本上蜀國之中難以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二是劉禪從小就受到諸葛亮的教育,對諸葛亮事事遵從,,拜之為主父。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那麼在宰相盡心盡力治理蜀國之時,劉禪在做什麼呢?在國家政務方面,劉禪自己很少理會,甚至都很少上朝,幾乎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別人來做。上朝聽大臣意見的時候,劉禪幾乎隨風而到,沒有什麼主見。那麼劉禪究竟做了什麼呢?劉禪經常在宮中鬥蛐蛐,又或者跟宮女嬪妃享樂,寵信宦官,因此劉禪身邊聚集了很多小人。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劉禪的做法讓宰相諸葛亮非常生氣,但是他卻一直遵守本分,也曾經多次奉勸過劉禪,但總是事與願違。諸葛亮只能自己完成先帝的心願。在面對父親恢復中原的理想方面,劉禪自從當了主君之後,就基本上忘掉了這方面,甚至當諸葛亮盡心北伐之時,還拖了後腿,成為蜀軍北伐的一個大障礙。

例如,當諸葛亮率軍再一次進攻祁山,正在蜀軍節節勝利之時,魏軍在蜀國散播謠言、買通劉禪身邊的寵信宦官,使得劉禪下令召回蜀軍。諸葛亮聽到召回的訊息差點吐血。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原因有二,一是蜀軍千里迢迢來到祁山,本身出軍就不容易;二是此時正值蜀軍節節勝利之際,軍心大振,正應該一鼓作氣,但是劉禪卻一紙召回,令蜀軍拋下勝利的前景、無奈撤回。

司馬昭曾經評價過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稱就算有十個諸葛亮,也難以輔佐劉禪這樣的窩囊廢。諸葛亮是蜀國最後的底線,當他去世之後,蜀國雖然延續了三十年的平安,但是最後仍然被魏國所滅。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當劉禪投降司馬昭之後,司馬昭曾經多次試探劉禪是否有反抗之心,但是劉禪不僅毫不思鄉,甚至稱很享受魏國給的待遇。

雖然劉禪是一個窩囊廢,但是他的蜀國舊部常常思蜀傷心,因此司馬昭也擔心劉禪會在部下的慫恿之下,會有思蜀歸鄉之心。

在多次交談之後,劉禪也漸漸明白了司馬昭對自己的戒心,因此劉禪特地在自己的書房寫下了三個字,司馬昭看到之後,從此對劉禪再無除掉的戒心。這三個字就是“中山寨”,司馬昭對下人稱將這三個字倒過來唸,諧音類似“在山中”。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在山中”在古人的理解當中,常常指的是那些遠離市井、隱姓埋名、歸隱山中的人,這種人幾乎沒什麼野心,掀不起什麼風浪。劉禪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向外宣稱自己在魏國過的很好,不會有重塑蜀國之心。

司馬昭所擔心的就是這一點,當得知劉禪的心態之後,自然不會再與劉禪計較。劉禪也因此保住了性命,繼續在魏國享樂。雖然劉禪的做法讓人感到唏噓,但是蜀國必然走向滅亡已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