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提到古代的男女地位,大多數人腦子裡會條件反射性的蹦出“重男輕女”四個字。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女子無才便是德”、“生子弄璋(一種玉器),生女弄瓦”等說法比比皆是,為了束縛女性,更是有裹腳、立牌坊等反人類的存在。

其實,古代的“重男輕女”觀念並非一直流行,

至少在唐宋時期,民間就出現了一段短暫的“重女輕男”時期。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這種民間情緒的變化,被記錄到了詩人的詩詞裡:

《兵車行》: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飲馬長城窟行》:生男慎勿舉,生女哺(餵食)用脯(乾肉)。

《王睿傳》:士兵苦役,生子多不舉。

《素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古代的王朝更替,免不了征戰殺戮,而男子作為勞動力、兵力,成為了被隨意徵用的資源,

普通人家生下一個男孩,等待他的可能就是走上戰場

,化作統治階級爭鬥權利裡一個不起眼的炮灰。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這種世道之下,不少普通人家唯恐生下男孩,即使不小心生了男孩,也或選擇隱瞞不上報,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反應了當時人的普遍心態。

這種心態除了憐惜自己孩子會戰死沙場之外,還有就是擔心沒人養老、繼承家業。古人生小孩,目的很明確,沒有我們今天的什麼“愛的結晶”之類的浪漫且抽象的想法,古人生小孩基本上就兩個目的:

1、養老

2、匡扶門楣

養老大家都理解,匡扶門楣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

做官考取功名

,“門楣”指的是正門上方門框上部的橫樑,是古代官吏的住所才有的配置,是一種身份地位象徵。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其實古人之所以“重男輕女”,也是因為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制度下,女子很難實現這兩個目的。

而在戰亂時代,男子也很難達到“養老”和“匡扶門楣”

,作為父母還要承受失子之痛,所以不少人在此情形的影響下,逐漸有了“重女輕男”的心態。

並且,因為當時父母生孩子的這兩個目的,也產生了第二種原因的“重女輕男”,那就是白居易在《長恨歌》裡所描述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講的是楊玉環得寵,並且憑藉一己之力,將整個家族都帶飛,

楊氏一門一下躍入豪門貴族。

《舊唐書·后妃傳》載,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並封國夫人之號:長曰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妃父玄琰,累贈太尉、齊國公;母封涼國夫人。”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於是人們發現,之前想要讓家族騰飛,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讓家中男子寒窗苦讀,考取功名,

但現在女子得寵,也可以跨越階級

,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保一家衣食無憂。

《資治通鑑》:“楊貴妃方有寵……民間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 君今看女作門楣。’”

尤其是唐朝時期,武則天,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等女性,以政客的身份參與權利爭鬥,

也改變了不少人生男孩以謀光宗耀祖的想法。

這種思想一直影響了宋朝人的男女觀念。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比如文天祥的《名姝吟》裡就有句

“京人薄生男,生女即不貧”

,表明當時人們的觀念:

生一個男孩即使奮鬥到白頭,也不一定能考取功名,光大門楣。但是生個女孩只要肯好好培養,可以 “東家從王侯,西家事公卿”,嫁個好人家,總不至於貧苦潦倒。

蘇軾的《昭君村》裡也提到:“人言生女作門楣,昭君當時憂色衰。”。

古代等級森嚴,普通人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考取功名這一條路,

而唐宋時期,不少人則期望家裡的女孩以婚姻作為紐帶,以求大富大貴

,從而光耀門庭,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尤其到了宋朝時期,整個社會比較的享樂主義,因此產生了很多娛樂產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歌妓文化。

一些人家專門培養家中女子做歌妓,女孩從小接受琴棋書畫等高雅藝術的教育調教,能夠為一些達官貴族的服務,做他們的紅顏知己,並從中獲得不菲收入。而這些收入,也成為了不少普通人家改變命運的資本積累。

因此當時也有詩歌寫“錢唐家家重生女,自小無人識機杼。教成歌舞十二三,花燕身材柳鶯語。”,有些地方的人專門生女孩,

生下來並不學傳統女子所學的繡花織布,而是被送去學歌舞,長大後再“來換綠珠入金谷”。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發現了,

古代的重男輕女也好,重女輕男也罷,背後的思維都是非常功利的

,誰更能帶來價值,心裡的天平就傾倒向誰,和我們今天所講的性別平等觀念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不過,即使是現在,也有

不少父母抱著唐宋時期一樣的社會觀念

,去培養自己的孩子,諸如“養女孩輕鬆不花錢”、“男孩做某職業沒出息”等說法依舊在流行,不禁讓人嘆息。

投稿精選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唐朝人的重女輕男觀念

以身入畫,你也可以!

點選瞭解更多,進入文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