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到底是什麼職位?

看過《神探狄仁傑》的朋友應該對劇中的人物李元芳很熟悉,他是狄仁傑的衛隊長,武功高強,一把鏈子刀使的出神入化,鮮有對手。在劇中,李元芳還有一個官職,那就是“檢校千牛為大將軍”,聽起來十分霸氣,那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千牛衛,也稱左右千牛衛,始於唐朝的一種官職,是十六衛(左右衛、 左右驍衛、 左右武衛、 左右威衛、 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中的兩衛。

唐朝實行府兵制和衛府制,在國內各地設立多個軍府(折衝府),軍府負責在所在地挑選招募府兵,農忙時幹農活,農閒時召集訓練。府兵的領導權不歸軍府,軍府只是負責招募和訓練。各地府兵由十六衛大將軍負責統領府兵,但是十六衛也不負責府兵的戰時指揮,戰時指揮由皇帝任命的行軍元帥負責。

十六衛駐紮在皇宮宮殿之南,又被稱為“南衙軍”。

雖然十六衛是府兵的領導機構,但是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不領府兵,左右監門衛負責執掌皇宮諸門禁衛,千牛衛作為皇帝的近身侍衛,專門負責保護皇帝安全。據宋朝謝綽《拾遣》記載,千牛刀也就主人用來防身用的刀。後魏時期設有千牛備身一職,取自《莊子》中“庖刀解牛”的意義。

千牛衛負責宮殿的護衛和皇帝儀仗等,皇帝休息的時候,要執弓箭在寢宮周圍把守;上朝的時候,要列隊站在皇帝御座的左右兩邊;皇帝要去某個地方了,要跟著護送皇帝。中郎將負責升殿侍奉,期間,禁止從座位前面橫穿,禁止相互交流或低頭與階下之人說話,禁止搖頭或者舉手招呼皇帝召喚之人。皇帝如有口諭,由通事舍人負責傳話,如階下之人沒有聽到,再由中郎將負責宣召。

唐朝時,千牛衛設上將軍一人,從二品。左右千牛衛設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下設從三品將軍、正四品下中郎將各兩人,正六品的長史、錄事參軍、兵胄二曹參軍、司階各二人,還有中候各三人,司戈各五人,執戟各五人,千牛備身十二人,備身左右各二人。

到了宋朝,千牛衛大將軍就成了虛職,為正四品,也沒有實權,多授予宗室子弟,幹領俸祿不辦事,是進身階秩或用來為武臣加官、贈官。南宋淳熙四年開始,節度使也多帶有此官職,寓儲才之意。

所以,李元芳的檢校(左右)千牛衛大將軍,翻譯過來就是,享受左右千牛衛大將軍的地位的俸祿,但不需要到千牛衛府上班,也不用管千牛衛的事。

那麼,有人說了,光領錢不用上班,這個世界上還有這種好事?

在唐宋時期,這種現象並不罕見,由於權力鬥爭以及皇帝掌控帝國的需要,唐宋時期發明了實授和散官、職事差遣等等套路。

要讓一些地位比較高的官員參與一些不符合他身份的差事,或者要架空一些地位比較高的官員,還有就是一些臨時差事交給常任官員來做、需要一些特殊身份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檢校等這樣的情況。

比如李元芳就是第三種情況,需要他協助狄仁傑辦理案件,但地位太低了地方上又不好行動,於是,武則天給了李元芳“(左右)千牛衛大將軍”的高位,方便協助狄仁傑辦案需要,但同時有李元芳又沒法到千牛衛府打卡上班,所以便加了“檢校”二字,這樣就完美地解決了李元芳官位和職事不相符合的問題。

所以,李元芳這個“檢校(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地位還是很高的,還是很牛的;但同時聖旨中有“在狄仁傑帳下聽用”的話,所以從職事差遣上說,狄仁傑指揮與自己同等官品的李元芳,也完全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