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謀反後遇害

文/無計讀史

一部《驪歌行》讓你想到了歷史上的哪一個王朝?我想是唐朝吧,該劇雖然不是歷史劇,但在介紹中出現了“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字樣,那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那麼劇中皇帝的幾個兒子,在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

太子歷史原型是李承乾,8歲成為儲君卻因暗殺親弟謀反逼宮被廢;韓王歷史原型則是李泰,寵冠諸王,但他仗著自己獲得的寵愛想要奪儲,甚至還“忽悠”李世民口頭答應他立儲,最後計劃破碎被貶;秦王歷史原型就是李治,下一任皇帝。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前面說的三位歷史原型都是嫡出,也就是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所生。而劇中還有一位“周王”,他是“顏妃”所生,顏妃的歷史原型是隋煬帝女兒“楊妃”,那麼周王的歷史原型則是楊妃的兒子李恪,位列第三。在李恪之前是長孫皇后生的嫡長子李承乾(太子),無名宮女生的次子李寬。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都說李世民是個賢能的君王,他所生的孩子也是各個優秀,李恪亦是如此。他雖然是庶出,但卻備受李世民的喜愛。而且他的身份非同一般,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就是前朝公主。但隋煬帝身上不僅有楊隋的血脈,更有獨孤氏的血脈。這就意味著李恪身上擁有李唐、楊隋和獨孤氏三門血脈,是真正血統高貴的貴人。

在兩歲的時候,李恪被唐高祖李淵冊封為長沙郡王,後又改為漢中郡王。待到李世民登基後,李恪晉封為漢王。

李恪身上的官職不少,封地也不少,但是他是在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赴任。只是沒想到剛赴任不久他就把農家的田地當做皇家的田地給踩了,然後被告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原本想要護犢子但是沒成功,所以下旨,免了李恪安州都督的官職,奪三百戶封邑。

在被罷官後,李恪痛改前非做事都格外小心。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懲罰,直到後來,因為李佑、李承乾和李泰三個皇子謀反,李恪的麻煩才真正到來。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當年齊王李佑謀反,牽扯出太子李承乾也謀反還暗殺親弟弟李泰一事,導致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廢。而李泰頗受李世民的喜愛,原本李世民口頭允諾要讓他做下一任儲君但計劃失敗,李世民對這個兒子很失望,覺得他也有不臣之心,於是就將他貶出了京城。這時候機會就落到了年紀還尚小的李治頭上,李治有長孫無忌的幫助被冊封為太子。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但是後來,李世民覺得立小孩子做太子會不會有點不妥,所以他找來長孫無忌說出了這個想法,他想要把李恪封為太子,因為他覺得李恪很像他能力也不錯。但是這個想法被長孫無忌反對,當時李世民便問他,是不是因為李恪不是他外甥所以反對。而長孫無忌則說道,太子之位怎麼能隨意更換呢?希望皇上能夠謹慎考慮。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就這樣,李世民便沒了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這是李世民的想法,但長孫無忌也從此恨上了李恪,覺得他是個威脅。儘管後來李治順利登基稱帝,李恪也忠心輔佐,可還是被長孫無忌陷害。

《驪歌行》周王歷史原型:李世民曾想立他做太子,後被誣陷遇害

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等人誣陷李恪謀反,時年34歲的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他的子嗣遭到流放,女兒被罰守靈。

直到52年之後,李恪的後代重新受到重用,才得以平反昭雪。獲追贈司空,恢復吳王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