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閨女"在古代傳說中指的是哪位公主

關注[名字],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最令小編開心的事,莫過於親愛的讀者您點開小編的文章,並與小編一起吐槽,一起討論,一起開心!

我們常說“黃花閨女”,指的就是未婚嫁的女子,而為什麼是“黃花”來代表清白純潔,這就有點說頭了!

【黃花】

"黃花閨女"在古代傳說中指的是哪位公主

“黃花”在古代一般指的是菊花,高風亮節通常是古代詩人筆下菊花的象徵意,黃色菊花因此也被詩人稱之為“黃花”。而未出嫁的女子不僅僅代表著純潔和清白,還有品德高尚,童真心靈的內涵!

【傳說】

"黃花閨女"在古代傳說中指的是哪位公主

宋代李等撰《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十五·人日》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說的是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美貌的女兒叫壽陽公主,在簷下歇息時,微風吹落臘梅花瓣,落到了公主的額頭上,經汗水漬染後,在公主的前額上留下了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柔嫵媚。

這件事流傳開來,被人仿效,稱為“梅花妝”,流傳於宮內和民間。梅花的季節性決定了必須選擇替代品,所以採集其他的黃色花粉用以裝扮成了趨勢,人們管這種粉料稱之為“花黃”,而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實則】

"黃花閨女"在古代傳說中指的是哪位公主

其實,貼花黃之風俗比劉宋時期早,北朝民歌《木蘭詩》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於劉宋的,北魏一個普通民間女子早已貼花黃,可見這一風俗可能在東晉之前就有了。

這種習俗直到金、元的遊牧民族侵入中原以後,才慢慢消除。婦女們雖不再貼黃花了,但人們仍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從此“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一直流傳至今。

【更多代稱】

"黃花閨女"在古代傳說中指的是哪位公主

唐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年華二月初”,用“豆蔻年華”來表示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破瓜之年”來指女子十六歲,或指八八六十四歲。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笄。”“及笄年華”指女子到了已經可以結婚的年齡。

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花信年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於年輕貌美的年齡。

《禮記·曲禮上》:“好許嫁;笄而字。”“待字閨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語,但已訂婚的則不行)

《贈妓雲英》中的詩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引申出成語“雲英未嫁”來泛指成年女子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