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鬱郁齋畔松,謖謖松下風;

儂如陶弘景,日坐松風中。

詩中之地,大抵位於今天馬橋鎮橫港村的橫港畔。詩的作者,是明代“後七子”領袖、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能讓這位中國歷史名人為之潑墨作詩的“主角”,便是誕生於明代時期的靖江江籬館。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圖為今人建造的仿古江籬館風貌。

明代中後期

靖江大半還在長江之中

今橫港村所處的區域正是臨江之處

江籬館舊址取長江之景而建,館內收藏著周秦彝鼎、漢魏金石、晉唐宋元書法名畫等天下文寶,又有“墨倉”的雅號。松齋、雪廊、石塢、江雲樓、筠房、快閣、凝香堂、嘯臺、鶴院、雨花閹……江籬館內景象萬千,可賞,可遊,可居。因為園林景緻,清光緒縣誌將江籬館記錄在了《名勝篇》中。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圖為今人建造的仿古江籬館風貌。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古江籬館的建設者朱正初出自明代靖江的望族,他入仕進京,先任朝廷光祿寺卿,後遷朝廷鴻臚寺卿。朱正初富甲一方,生平好古玩,多蓄法帖名畫,作詩、書法樣樣精通,於是在自己的江濱居所旁打造江籬館,每日踱步便到。朱正初又特別好客,江籬館落成後,便在園亭臺榭中待客,與文學家王世貞、王世懋、王稚登等明朝名家頻交朋友,往來酬和,詩卷成帙。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圖為今人建造的仿古江籬館風貌。

“三步五步廊,千株萬株雪”

“壘石為環堵,主人長作主”

“欲與天籟爭,披雲獨箕踞”

……

王世貞曾為古江籬館的每個造景各作絕句一首,行行詩句載下了當時江籬館內建築風格各異卻錯落有致、不可分割的樣貌:或依山、或傍水、或踞於高墩、或掩於修竹,長廊、曲徑、小橋貫穿各景。其中,更有一首“高樓戶不閉,半欲藏江雲;試問江千客,或有云中居”,展現了古江籬館獨有的登樓望江的壯闊圖景,蘇州園林亦求之不得。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圖為今人建造的仿古江籬館風貌。

滄海桑田,漲坍無常

如此園林勝景並未長存

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長江主流道北移,江岸逐漸坍沒,江籬館也隨之坍入江中,不見蹤影。從明至清,江籬館存續時間約兩百多年。古江籬館雖已不再,不過,在其舊址東不遠處,人們用另一種方式紀念著它。

我市橫港北岸的天水公園北大門入口處東側,坐落著一座古典式院落,這座院落正是今人追古撫今而重造的江籬館。仿古建築的規模不能與明清時期相比,得天獨厚的江景也無法在原處復刻,但是,古院落的神韻多有沿襲,文墨之風也盎然而至。

橫港畔有一處明代文墨館…

今天的江籬館廊簷飛翹、樣式古樸,步入庭院,從花草中穿過,滿園蒼翠,院落地面用彈石、鵝卵石鋪成了福壽圖,匠心獨運,意韻豐贍。深深庭院,也是本地文藝界人士最愛的打卡地之一,館內常舉辦書法展、油畫展等,院內建築還有茶室聚友的功能,文人墨客們時常雅集在此,詩情畫意不止。

作為靖江古代頗負盛名的園林代表建築之一,江籬館因地貌變遷而消失,卻在史料中留下了雋永,又在後人的思念中化簡重造。

人們若來到橫港村橫港畔

抑或是踏進天水公園仿古江籬館

不妨將自己放逐於時空中肆意徜徉

想象它的昔日風采

責任編審:硃紅芳 朱正

編輯: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