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師傅才是勾踐滅吳的最大功臣(八卦史記189)

李大嘴大嘴讀史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前後用了二十年時間、滅吳復仇成功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

勾踐滅吳的“左膀右臂”范蠡和文種同樣名載史冊。

范蠡的師傅才是勾踐滅吳的最大功臣(八卦史記189)

在范蠡和文種的策劃下,勾踐針對吳國採取了七大殺招,這七大殺招是——

——一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

——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

——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志;

——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

——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

——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

——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但是,這七大殺招絕大部分都是外向型的,都是針對吳國的辦法。而真正能夠壯大自己的實力,使自己的國家強盛,才是硬道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范蠡的師傅針對越國內部提出的一系列發展自己的措施,才是勾踐滅吳成功的深層次保障。

范蠡的師傅名叫辛文子,據說辛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尤其擅長計算,也因為他在計算方面的超能力,辛文子在歷史上更多地被叫做計然。

范蠡的師傅才是勾踐滅吳的最大功臣(八卦史記189)

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計然是昔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二年國富,厚賄戰士,遂破強吳,刷會稽之恥。”

在《史記·集解》以及《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史書中,計然又被叫成計倪、計研,這是因為吳越方言中“然”、“倪”、“研”發音相近,其實說的都是辛文子。

辛文子是晉國逃亡到宋國的落難貴族,由於他對親水旅遊的狂熱,又被稱作漁父。辛文子在越國旅遊的時候碰到了范蠡,並且收范蠡為徒,還見了勾踐。

徒弟范蠡希望師傅辛文子可以留下來一起輔佐勾踐成就霸業,辛文子對范蠡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榮樂。”這也是後來范蠡急流勇退的原因。

師傅說的話,怎麼會錯呢?

辛文子傳授給范蠡發展經濟、振興商業的七大對策,范蠡只實施了其中的五條,就成功滅吳。後來,范蠡經商致富,同樣是靠的這些辦法,范蠡後來專門著書立作,把這七條計策記錄下來,命名為《計然七策》。

范蠡的師傅才是勾踐滅吳的最大功臣(八卦史記189)

《計然七策》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成系統的商業理論,可以說是古代商戰和致富的教科書,甚至於天下的商人都把這本書稱之為“絕世富經”。

在計然和范蠡之前,齊國名相管仲雖然也有很多創新的經濟學觀點,但一部《管子》內容繁雜,畢竟不是一本經濟學的專門著述。

我們來看看這本八千多字的奇書都說了些什麼(其中加入了後世的歸納總結)。

第一策:需求決定論

原文: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

釋義:知道要爭鬥,就要做好準備,掌握了貨物出產的時間和用途,就瞭解了貨物,時與“用”兩者的規律一旦形成,各種貨物的情況就可以掌握而且看得非常清楚。

第二策:價格調控論

原文: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闢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釋義:售糧的價格,每鬥二十錢,農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害;每鬥九十錢,商人就要受損失。商人受損失,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民受損害,田地就要荒蕪。糧價每鬥價格最高不超過八十錢,最低不少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都能得利。糧食平價出售,並平抑調整其他物價,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這是治國之道。

第三策:實物價值論

原文: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

釋義:積貯貨物,應當務求貨物的完好牢靠,不要使用需要支付利息的錢。

第四策:貿易時機論

原文: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釋義:買賣貨物,凡屬容易腐敗和腐蝕的物品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

第五策:價值判斷論

原文: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釋義: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

第六策:物極必反論

原文: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釋義: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返歸於貴。

第七策:資金週轉論

原文: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釋義: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週轉要如同流水那樣。

范蠡的師傅才是勾踐滅吳的最大功臣(八卦史記189)

仔細讀來,原來我們現在所謂的商戰法則,早兩千年前就有了,我們只是在實踐。

大嘴突發奇想:誰能用計然的理論分析一下我朝的房地產市場?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