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她原本只是宮中的婢女,卻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最有權勢的女人。

她一生輔佐了三代帝王,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她雖為女性,卻是一個鐵腕人物。

當然,所有的光鮮亮麗背後,都有外人看不到的辛酸,她的人生亦如此。

她先後經歷了亡國、喪父和喪夫,還一度捲入權利爭奪的旋渦中,不過,縱然命運百般刁難,她也沒有伸手投降。

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馮氏。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1:國亡父喪,命運坎坷

公元442年,馮氏出生於北魏長樂信都,她是真正的名門之後,祖父馮文通曾是十六國時期北燕的國君。

當時正處西晉末年,戰亂不熄,馮氏家族就是在這一時期漸漸崛起的,只是沒過多久,北魏太武帝逼近北燕,因寡不敵眾,北燕最終被北魏吞併,馮氏的父親馮朗也舉手投降,還被加封為西城郡公。

馮氏出生時,已經形成了南北朝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在這種南北朝對峙的時局下,作為北燕的後裔,馮氏家族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想要享受太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果不其然,馮氏出生後不久,她的哥哥就被帶到了其他少數民族,一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禍不單行,不久後又一個更大的災難落到了馮氏家中,不知是北魏高層對馮氏父親有所忌憚,還是他真的圖謀不軌,總之馮氏父親因受一樁大案牽連,被太武帝刺死。

未出生時,國家沒了,出生後沒幾年,父親又被殺,馮氏的人生起筆,確實很悲涼。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父親去世後,按照當時的慣例,馮氏被送到宮中,成為拓跋氏的婢女,那年她11歲。

婢女不但身份卑微,還要做苦役,但馮氏還算幸運,進入宮中後,她受到了姑母馮昭儀的照顧,雖然身份依然是婢女,但總算躲過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家庭變故,自己也淪為婢女,但馮氏沒有自怨自艾,相反她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在姑母身邊,馮氏不曾偷懶一日,她勤勉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熟悉了北魏皇宮內的禮儀。

除了才藝加身外,在耳濡目染中,馮氏還學會了察言觀色,待人處事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不但深得姑母的喜愛,在宮內的人緣也不差。

生而為人,我們無法改變一些糟糕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只要自己努力蛻變,命運也有改寫的一天。

2: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進入宮中後,馮氏的生活本是相安無事的,但在她十一歲那年,宮中發生了重大變故。

公元452年,太武帝被大宦官宗愛所殺,不久後宗愛又刺殺了他擁護的第二個皇帝拓跋餘。

短短几個月,宗愛就接連殺害了兩位皇帝,朝野上下,一片震驚。

為了防止宗愛繼續作亂,在眾臣的擁護下,太武帝最喜歡的兒子拓跋濬登上了皇位,就是文成帝。

文成帝雖然年紀輕輕,但做事雷厲風行,膽識過人,他上位後不久,就將宗愛一黨徹底清除,他獎罰分明,在短短兩個月內,就清除異己,穩定了局勢。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歷朝歷代宮變,都離不開謀殺和鮮血,這一切馮氏都看在眼裡,她忽然發現,富麗堂皇的皇宮才是最危險的地方,這裡充斥著無窮的爭鬥和殺機。

馮氏原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她只想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生,但身在皇宮,想落得個清淨,比登天還難。

因馮氏知書達理,又容貌美麗,文成帝對她非常愛慕,登基後不久,就選中她為貴人。

就這樣,十一歲的馮氏離開了姑母,來到了文成帝的寢宮,雖然自己的婢女出身,但在文成帝面前,她卻顯得不卑不亢。

平日裡倆人交談,馮氏從不會因為文成帝是皇帝,就畏懼三分,相反她落落大方,因博古通今,不管文成帝說什麼,她都能對答如流,讓文成帝也欽佩三分。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馮氏不但有才華,還非常的貼心,她深知文成帝日夜操勞非常辛苦,總是想盡辦法為他分擔憂愁,要麼給他彈奏一曲,要麼親手為他做羹湯。

面對如此溫柔賢惠的妻子,文成帝寵愛有加,夫妻二人有種琴瑟和鳴,歲月靜好的感覺。

公元456年,年僅十四歲的馮氏,就被文成帝立為中宮皇后,短短几年內,馮氏就由身份卑微的婢女,一躍成為母儀天下的國母,實現人生第一個大逆轉。

有些人,一旦得寵就會變得囂張跋扈,為所欲為,但馮氏卻很節制。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貴為中宮之首,馮氏並無驕矜之色,只是勤勞地操持著後宮的各種雜事,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讓文成帝沒有後顧之憂。

除了料理後宮事務,馮氏對國事也頗為關心,她雖然不干涉朝政,但朝廷中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她的心。

國家的興盛讓她興奮,同時她也為國家的未來操勞,這種賢良的美德,贏得了宮內宮外、朝廷上下一片讚賞聲。

自古至今,品行端正、賢良淑德的人,命運都不會太差,哪怕人生起點很低,他們也有能力乘風破浪。

3:大災大難前,臨危不亂

馮氏和文成帝,原本是讓人羨慕的一對佳偶,只可惜這樣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馮氏做皇后尚不足十年,就畫上了終止符。

公元465年,文成帝突然駕崩,年僅26歲。

對於馮氏而言,文成帝的去世無疑是晴天霹靂,面對喪夫之痛,她痛不欲生,一連多日以淚洗面,即為丈夫的早逝而悲痛,也為自己的命運多舛而悲哀。

文成帝去世三日後,按照北魏的制度,要焚燒他生前御用的器物,當火光四射時,傷心欲絕的馮氏突然撲向熊熊烈火,還好身邊人反應快,及時將馮氏從火堆中救出。

極度傷心加上煙燻,馮氏當場暈厥過去,過了許久才慢慢甦醒過來,也是在睜眼那一刻,她突然頓悟了,也許自己這一生註定要經歷風雨坎坷,既然如此,何不堅強地走下去。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彷彿只在一瞬間,馮氏悲傷的雙眼中突然綻放出堅毅的光芒,大災大難她都經歷了,還有什麼好怕的。

文成帝去世後,年僅十二歲的皇太子拓跋宏繼位,就是文獻帝,馮氏被尊為太皇太后。

歷代新舊政權交接時,總會出現一些動亂現象,文獻地繼位時也如此,一些逆臣想利用時機,逼迫孤兒寡母下臺。

但他們終究是小瞧了馮氏,她雖然是女子,但並不平庸,在逆臣密謀之時,她早就做了周全的準備,最後成功鎮壓了叛亂。

和逆臣交手的過程中,充分顯示了馮氏果敢善斷的政治才幹,接著她再度讓朝堂刮目相看,就是宣佈自己要垂簾聽政,幫助幼主穩定江山社稷。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馮氏當政後,憑藉自己的膽識和多年宮中生活的閱歷,僅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穩定了北魏動盪的政局。

馮氏並不是一個貪戀權勢的人,一切穩妥之後,她就還政於文獻地,自己則去培養孫子去了。

朝廷需要時,馮氏挺身而出,待一切平靜後,又及時撤退,這種知進退的處世哲學,才是最大的智慧

4:恩威兼施,功成名就

原本馮氏放權,是想頤養天年,但讓她沒想到的是,文獻帝對她這個養母並不信任,自己剛剛成熟,就開始貶斥馮氏信任和寵愛的人。

起初馮氏並沒有發作,但日子久了,文獻帝對她的排斥越發明顯,馮氏為了自保,就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權利逼文獻帝交出皇位。

文獻帝雖然是九五至尊,但他畢竟剛上臺不久,勢力自然不能和馮氏相提並論,無奈之下,他只能將皇位傳給五歲的兒子,自己則做起了太上皇,那年他剛剛十八歲。

這位五歲的幼主,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孝文帝,雖然文獻帝交出了皇位,但其實朝中的一切還在他的掌控之中。

馮氏覺得,長此以往下去,自己必將受到威脅,最終她上演了一場兵變,將文獻帝刺殺。

她11歲入宮當婢女,14歲被封為中宮皇后,一生輔佐三代帝王

(劇照)

文獻帝死後,馮氏再次垂簾聽政,此時的她,已過而立之年,經過歲月的磨練後,才識和政治經驗都更加成熟。

馮氏當政後,並沒有被權利迷失雙眼,為了北魏的長治久安,她恩威並施,對貪官汙吏絕不手軟,對清官則重重賞賜。

馮氏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稱“太和改制”,並推行“均田制”,透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北魏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馮太后在進行一些列改革的過程中,並沒有排斥孝文帝,相反,還讓他積極參與,以此來鍛鍊他的政治才能。

因為有了馮太后的悉心培養,孝文帝才一步步走向成熟,並將馮太后的改革事業發揚光大,不僅穩定了政局,也帶動了北魏的經濟發展。

對孝文帝的毫無保留,恰恰說明馮太后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5:

公元490年,操勞一生的馮太后因病去世,終年49歲。

馮太后一生節儉,在臨終前還曾降遺旨,安排自己的後事,不要鋪張浪費。

一代女政治家,就此隕落,孝文帝痛不欲生,連續五日滴水未進,整日落淚思念祖母。

雖然馮太后要求喪失一切從簡,但孝文帝還是堅持將她的墳陵拓寬十六步,這是對國君才有的葬禮規格。

馮太后的一生,可以說步步是血淚,幼年喪父,又淪為婢女,好不容易榮升為皇后,奈何丈夫又早逝。

至親的離去,權利的鬥爭,都曾讓她很痛苦,但最後她選擇擦乾眼淚,直麵人生,最終成為了被後世人稱讚的政治家。

馮氏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命運為難你時,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勇往直前,也許經過千磨萬曆後,你會活成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