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天安門廣場的國營照相館攤位】天安門是國人心中的國家象徵,來自各地的人們多喜歡在天安門前照相留念,實現自己的夢想。五十年代開始,很多北京市的國營照相館就在天安門廣場設有照相服務部,由專業攝影師們負責為遊客拍照。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天安門廣場的少先隊員】六十年代,天安門前的國營攝影點,經常午夜就開始為次日來照相的人提前開票。七十年代,在天安門照一次黑白相(2張)需要五角錢,需要郵寄的另加一角錢。九十年代初,天安門前照相業務已有私營照相館參與。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少年宮的芭蕾舞學習班】壽皇殿位置在景山正北,原是供奉清朝帝王神像的地方。庚子事變(1900年)前,這裡藏有大量的書畫、文物。八國聯軍進京後,法軍佔領該殿用作司令部;當時,已故帝、後的御容像和印璽均供奉於此,被法軍劫掠一空。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少年宮的武術學習班】1956年,北京市政府將此處劃分為北京市少年宮用地。在此後的五十多年中,少年宮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壽皇殿屬於清朝皇家家廟,是中軸線上第二大古建築群。隨著新少年宮的落成,舊少年宮已經移交景山公園。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天壇公園的遊客】1420年(明朝永樂十八年),今天壇始建;1534年(明朝嘉靖十三年),正式改名為天壇;清朝年間,曾多次擴建修繕。八國聯軍佔領京城,曾在此地設司令部;天壇的建築遭破壞、文物遭劫掠。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投入巨資修繕。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天壇公園,遠景中的簡易樓房。】五十年代,由於人口的大量擁入、廠礦單位紛紛建立等原因,天壇的(內外)壇牆之間,被大批建築、設施侵佔;其中,南側(含西南、東南)最為嚴重,出現了很多簡易樓。九十年代,北京啟動了騰退工作。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原延慶縣的農家院落】延慶位置在京城西北,八達嶺長城就在此地。春秋、戰國時期,此地為燕國屬地。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此地改稱延慶州。清朝時期,沿用延慶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察哈爾省延慶縣。五十年代末,劃屬北京。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衚衕內的腳踏車,均掛有紅色車牌。】過去,腳踏車算是家中的大件;買新車的頭件事就是去打鋼印、上牌照。一方面,牌照可以方便對非機動車的管理;另一方面,方便被盜後報案,及警察繳獲贓車的發還。時至今日,腳踏車牌照已逐漸淡出。

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曾經的生活記憶

【南城街道,推著兒童竹車的老人。】老北京城區相當於今二環以內,南城包括原崇文區、宣武區。南城古蹟眾多,有著濃郁的老北京民俗風情。作為老舊城區,其基礎設施曾經相對滯後。《北京老照片,1981年-1983年。攝影資料: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