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與西魏之間激烈爭戰宇文泰與高歡,是英雄遇好漢

北魏是鮮卑人拓跋珪,於386年建立,歷經一百餘年,在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王朝迅速衰落,在歷經六鎮起義、河陰之變後,北魏皇族元善見、元修分別被權臣高歡、宇文泰挾持在鄴城、長安城稱帝,從此,北魏滅亡,分化成東魏與西魏。

高歡與宇文泰都想吃掉對方,從而一統北方,由此,兩位政治與軍事高手,統帥著東魏、西魏軍隊,拉開了一系列激烈的爭鬥。

東魏與西魏之間激烈爭戰宇文泰與高歡,是英雄遇好漢

公元536年,關中大荒。12月,東魏丞相高歡乘機發兵10萬進攻西魏。第二年1月,西魏丞相宇文泰出兵廣陽,準備對敵。高歡以高敖曹領軍攻上洛,竇泰率步騎萬餘直趨潼關,自己率兵進屯蒲坂。

高歡於黃河上架設三座浮橋,做出欲渡河攻擊渭北的架勢,旨在迷惑宇文泰,以掩護竇泰軍奪取潼關。宇文泰認真分析敵情後,決定對高歡採取守勢,而潛襲竇泰軍。

竇泰乃東魏猛將,常為前鋒,其部下亦多精良,身經百戰,少有敗績。宇文泰利用竇泰“屢勝而驕”的心理,欲擊敗他,逼高歡軍自退。

他在正面擺出一副防守的樣子,暗中則親率精銳潛出小關,對竇泰軍發起突襲。竇泰本以為西魏軍已退走,想不到他們在關外突然出現,只得倉促應戰,但陣勢尚未擺開,宇文泰已揮軍衝殺進來。在西魏軍的猛烈衝擊下,東魏軍大敗。

東魏與西魏之間激烈爭戰宇文泰與高歡,是英雄遇好漢

竇泰戎馬數十年,從未經受如此大敗,憤恨羞愧難當,最後自刎而死。高歡救援不及,忙令拆浮橋撤軍;當時高敖曹軍已攻下上洛,正欲挺進藍田關,但因竇泰敗,再進已無意義,高歡命其也退軍。宇文泰則乘勝攻下弘農,西魏軍大勝。

當年9月,高歡重新積蓄了力量,率軍20萬人再次進攻西魏,以為竇泰報仇,一雪潼關之恥。時關中連年饑荒,宇文泰率軍萬人在弘農“就谷”已50餘日,尚未撤軍。聞東魏軍至,遂引兵退入關中,徵諸州兵準備迎戰。諸州兵一時未至。宇文泰決定不等州兵,而乘高歡“遠來新至”而進擊,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渾身都是膽”。

高歡率大軍從蒲津渡過黃河,又過洛水屯於許原。10月,宇文泰率輕騎架設浮橋,北渡渭水,進至沙苑,拉開“沙苑大戰”序幕。

東魏與西魏之間激烈爭戰宇文泰與高歡,是英雄遇好漢

當兩軍遭遇時,東魏軍見西魏軍人少,爭相前進,行列大亂。行至縱深,西魏伏軍殺出,左右方陣將高歡主力一截為二:高歡軍沒想到有這麼多伏兵,而且這些西魏軍士個個視死如歸,如狼似虎,把東魏大軍殺得大敗。高歡騎駱駝狼狽逃住黃河岸邊,又乘船渡河才得保全。

這場戰役,東魏損失甲士8萬餘人,軍資數以萬計,堆積如山。

宇文泰沙苑大勝後乘勝東攻,攻下蒲坂、金墉,進人東魏河南之地。公元538年,高歡大舉反攻,2月,命大都督賀拔仁攻西魏南汾州,刺史韋子粲降;命侯景攻虎牢,策應反攻諸軍,不久,東魏把河南失地又陸續收回。宇文泰不服氣,3月返回長安,準備傾關中之軍決戰高歡。7月,東魏侯景、高教曹會師洛陽。宇文泰親率關中兵東救洛陽,侯景與戰不利,退至黃河北據河橋,南依邙山佈陣。

宇文泰趕到後亦展開佈陣,分左右中後四軍迎擊東魏軍,兩軍激戰,漸漸地,西魏左右兩軍與後軍稍退,但中軍仍英勇殺敵,大破東魏軍,殺高敖曹。當時高歡自領700兵士從救援侯景,宇文泰料想繼續戰下去無益,於是撤兵西歸。

公元543年,東魏高仲密於虎牢降西魏,宇文泰親率大軍至洛陽接應,同時派大將於謹攻河橋南城。高歡聽說後親領10萬大軍趕至黃河北岸,雙方又發生激戰。

宇文泰退軍瀍上,以火船從上流而下,欲燒河橋。東魏張亮用水船百餘隻,各帶長鎖,於河中將火船截住,牽至岸邊,高歡大軍遂於河橋渡河,據邙山為陣。3月18日,宇文泰向高歡發起進攻。

東魏與西魏之間激烈爭戰宇文泰與高歡,是英雄遇好漢

其時,東魏右翼軍彭樂率數千騎衝擊宇文泰軍一側,西魏軍崩潰,彭樂攻入宇文泰營。宇文泰敗走,彭樂乘勝攻擊,西魏軍大敗,48名將佐被俘,3萬餘士兵被殺。

3月19日,宇文泰整軍再戰,自領中軍,以趙貴、若於惠分為左、右軍,高歡以相應陣勢應戰。

激戰中宇文泰右軍攻破東魏軍左翼,然後與中軍合攻高歡中軍,高歡馬失前蹄,幸部將死命相救才得以身免。後宇文泰左軍趙貴被打敗,東魏軍兵勢復振,西魏軍攻戰不利,戰至日暮,宇文泰下令撤兵。

高歡派兵追擊、西魏大將獨孤信、於謹收集散卒伏擊追兵,西魏才得以全軍而退。高歡也無心再戰,遂引兵東還。

公元546年10月,高歡又率軍攻宇文泰,遇西魏名將韋孝寬頑強阻擊,損失慘重而撤兵。回兵不久,高歡因病死去,延續10年的東、西魏戰爭暫告結束。

宇文泰失去了一位強勁對手,但高歡之子高洋也不比其父差多少,兩邊的戰爭,還要繼續下去。

公元577年,取代西魏的北周宇文邕,最終實現了其父的宏圖大願,將取代東魏的北齊攻滅,統一了北方。正當他雄心壯志,準備擊破突厥,南征陳國,再造南北合勢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疾,奪去他年僅36歲的生命,使其抱憾而終。

江山代有英雄出,只是英雄造時勢的背後,又有多少成堆的白骨,埋沒於荒丘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