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包拯是封建時代一個清明正直的好官,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宋史當中也有記載,敢於為民請命,而且“吏不敢欺”,但這樣一個好官在戲劇舞臺上被無限放大,後來簡直要成神了。不管多大多難的問題,只要包公一到,立馬就迎刃而解。他老人家的三口銅鍘往那兒一擺,所有的皇親貴戚都得倒抽一口涼氣,甚至連陰曹地府裡掌人生死的閻羅王都得讓他三分,這可就演繹得甚至都離譜了。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探究把包公推上神壇的原因,一方面是老百姓受盡了贓官汙吏、權豪勢家的欺壓和凌辱,希望有能為民伸冤的“清官”,另一方面,當權者也希望有能維護其統治秩序的“良吏”或“能吏”,於是,大家開動想像,把個包公就越傳越神。

實際上,如果包公地下有知,看到後來在舞臺上自己的種種形象,他可能會感到不安和惶恐,帽子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大,管的越來越寬,日斷陽,夜斷陰,連閻羅王的一些工作他也要插手,虛構得越來越不著邊際。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今天,就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包拯,雖然正直清廉,但也是一個有缺點的人,這樣的包公才更可信。

首先包龍圖在開封府的時間很短。又是王朝馬漢,又是張龍趙虎,包公的斷案故事大多都是說他在任開封府時完成的,實際上據《續資治通鑑》記載,從宋仁宗嘉祐元年的十二月被任命為權知(暫代)開封府,到仁宗嘉祐三年六月升為右諫議大夫止,包公在開封府的大堂上只坐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斷過什麼案。只有一件“審牛舌案”,那還是他任天長縣知縣時候的事。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包公最出風頭的一齣戲是《狸貓換太子》,他不僅辨明瞭皇家的親孃,還用祖傳秘方治好了皇太后的眼病,他鍘了郭槐,整治了太師龐籍父女,還打了皇帝的龍袍。事實是,這段本就是捕風捉影的故事跟包公沒有一點關係,因為這事發生在仁宗明道元年(1032)之前,而包拯直到仁宗景祐四年(1037)才開始步入仕途,當了一名知縣。就是說,在所謂的換太子的整個事件中,大宋朝的官簿上還沒有包拯這個名字。順便說一句,戲裡的大忠臣程琳和大奸臣龐籍倒是史有其人,不過,這兩個人物也有很大的出入,史書所載程琳是個奸佞,反而龐籍被倒了一身的汙水,他本是個正直的人。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第三點,包拯在《鍘趙王》中有這樣的話:“縱然殺頭俺不怕,敢與皇親爭高低”,實際上這事他也做不到。據《宋史》記載,張堯佐的侄女是宋仁宗最寵愛的貴妃,皇上要任命張堯佐為宣徽、節度、景靈、群牧四使,當時唐介和包拯等四人都反對,後來,唐介始終在堅持,但包拯卻上奏,如果實在不得已,可以給這個平庸無能的人任命一個宣徽使或節度使,事後,唐介被皇帝撤職,遠貶到英州,而包拯安然無恙,還升職了。

包拯也不是“不愛烏紗只愛民”的,他對功名看到還是比較重的。當了御史中丞的包拯曾經連連上奏罷掉了兩名三司使,自己卻取而代之。這一點讓曾經極力推薦過他的歐陽修很不滿,說:“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但包拯在家裡避了一段時間之後,仍然出來就任了。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還有就是包拯從來也沒有做過宰相,戲裡稱為“包相爺”是不準確的。包拯最大的官職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後升為禮部侍郎,死後追贈為禮部尚書。“包龍圖”和“包待制”是指他曾經做過“龍圖閣直學士”和“天章閣待制”,但是宋代的殿、閣和明代不同,沒有什麼實權。“龍圖閣“和“”天章閣”是分別存放宋太祖時和宋真宗時的御書典籍的,大約是個皇家的“圖書檔案館”,其負責人叫“學士”,往下排是“直學士”,再往下排是“待制”,所以,“包龍圖”和“包待制”距離“相爺”之位還是有相當的距離的。

包青天被無限誇大?真實的他也是有缺點的普通人

另外,就是包拯的“黑”,說他黑中帶紫,額上有月牙兒。不過,從他合肥老家“包公祠”的塑像來看,包拯不是黑臉,而是相貌清秀,白麵長鬚。戲中想塑造他鐵面無私的形象,把他變成了黑臉。與包拯同朝為官的有一位待御史名叫趙,也是一位正直的清官,被人稱為鐵面御史,估計,包拯的黑臉也是從這兒被挪用來的。

與包拯同時代的官員當中,不乏“清官”,比如吳奎、趙、唐介、龐籍、歐陽修等人,不管是政績和直聲都不比包拯差,但包拯卻大受戲曲和民間文學的偏愛,這也是一種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