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組親子家庭走進雷允上中醫館 “小藥工”打卡吳門中醫館

10組親子家庭走進雷允上中醫館 “小藥工”打卡吳門中醫館

10組親子家庭走進雷允上中醫館 “小藥工”打卡吳門中醫館

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包藥。記者 劉達攝

本報訊(記者 劉達)昨天是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個休息日,由姑蘇區科學技術協會、姑蘇區關工委聯合主辦,姑蘇區少年宮、姑蘇區老字號協會、姑蘇區全科醫學會聯合承辦的“走進姑蘇老字號”沉浸式非遺體驗系列活動之第四期如約舉行。本期,來自姑蘇區的10組親子家庭走進位於吉慶街的雷允上中醫館。大家參觀中醫館、體驗古法包藥、動手製作大蜜丸,在中藥的清香中,感受吳門醫派和百年老字號的獨特魅力。

創立於1734年的雷允上,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雷允上恪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聚百草 澤萬民”為使命,用優質的中醫藥產品服務社會大眾。雷允上中醫館副店長楊帆介紹,無論是建立雷允上吳門中醫藥博物館還是成為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雷允上中醫館透過一系列實際行動為大眾樹立積極正面的中醫藥文化形象,彰顯出現代中醫藥企業的時代責任。

蘇州歷代名醫輩出,從周代至今,有記錄的名醫千餘位,其學術成就獨樹一幟,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吳門醫派。昨天,孩子們在楊帆的帶領下,參觀了中醫館裡的雷大升像和名醫牆,吳門名醫們的醫學成就和對社會的貢獻讓孩子們肅然起敬。而在中醫館二樓的吳門中醫藥博物館,裡面陳列的各種製藥工具、醫書和藥材更是讓大家目不暇接。“大家看這個像不像實驗室裡的天平秤?這叫琵琶秤,專門用來稱貴重的細料藥物,只能稱4。5克。”楊帆告訴孩子們,中醫的特色之一就是對於藥物的精準控制,讓每種藥物達到最佳效果。“我知道,我奶奶買過六神丸,我稱了一下,1000粒才不到4克,特別神奇。”就讀長橋幼兒園的趙梓希搶答道。

在接受完歷史文化的薰陶後,身著中藥館馬褂的孩子們忍不住上手體驗一回“小藥工”的生活。在一樓的中醫藥體驗區,楊帆帶領孩子們學習古法包藥並製作大蜜丸。“以前用牛皮紙包藥是因為牛皮紙吸溼,利於藥材儲存。”“我們在折每一個邊的時候都要注意藥不能漏出來,可以用兩指伸進去判斷一下。”“最後封口的時候,可以再折一個小口防漏。”孩子們一邊和楊帆交流著製作方法,一邊小心翼翼地包藥,第一個完成的林文博將自己的藥包試著往桌上摔了一下,裡面的藥材絲毫沒有散出來。

古法包藥考驗孩子的動手能力,而製作大蜜丸則需要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動手。大家合理分工,孩子們將藥粉搓成條,家長們用模具壓出藥丸,現場熱鬧非凡。“以前她在家自己就會鼓搗一些小藥丸,這次沉浸式體驗中醫藥文化,她特別開心。”鬱詩芮的媽媽說,孩子平時空閒時間都是以學習鋼琴、舞蹈等為主,很少有機會接觸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姑蘇古城文化底蘊深厚,這次有機會讓孩子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感受吳門中醫的底蘊以及百年老字號的魅力,真的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