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時期,吳三桂真的是為了陳圓圓才降清的嗎?

《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明亡清興的風雲歲月裡,一樁叫很多人狠踩痛斥的歷史典故,就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經過自明亡至今,各種文人前赴後繼地翻新加工這樁歷史典故。

因而,自清朝至今,很多後代人談起這事,都連呼紅顏禍水:可惜大明天下,大好河山,就是為了個叫陳圓圓的女子,白白的送給了滿清。但問題是,這件事情真能怪陳圓圓?

也就是說,吳三桂真的是本想投靠李自成,之後由於愛妾陳圓圓才降清的?雖然明朝末年至今的野史秘聞戲曲小說裡,以此翻新加工出了一票恩怨情仇橋段。但假若要吳三桂自己說,他也許會憤慨一句:誰要投靠李自成!

明末時期,吳三桂真的是為了陳圓圓才降清的嗎?

這事,當初勸降吳三桂的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在給順治帝的彙報裡,都給吳三桂“正名”了一下:“李自成與三月二十二日僭稱帝,遣人招降三桂,三桂不從”。李自成是勸降過吳三桂,但吳三桂壓根沒同意!

假如說多爾袞的觀點,還是有給吳三桂“遮掩”之嫌,那麼為抗清誓死效忠的南明學者夏允彝,也在《倖存錄》裡,進行了相似的記述:“闖寇(李自成)所以誘其甚至,三桂終不從”。

以這種當初的歷史資料記述來說,說白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實際上是個謬論:當初的吳三桂,死了心要投靠清軍。是否有陳圓圓這個人,都干擾不了這一個選擇。

前半生跟清軍打過很多場仗,結滿不計其數血仇的吳三桂,怎麼會死了心降清?就得看一下當初局勢。

吳三桂早前駐守遼東時的軍功,明朝末年時就常被大書特書。但憤慨的松錦大戰,卻早驗出了他的品質:當明軍遭遇斷糧窘境,主教練洪承疇選擇拼命一戰時,卻是吳三桂慷慨表完忠心後,當晚就帶上兵馬撒腿逃走。

鬧得十三萬明軍“各帥奔走,馬步自相蹂踐”,一下子全線崩潰。相比以弱勢兵力勇撼清軍皇太極大賬的忠勇將才曹變蛟,善打小算盤的吳三桂,顯而易見不是一路人。

明末時期,吳三桂真的是為了陳圓圓才降清的嗎?

而在這個歷史關頭,吳三桂也是有許多小算盤可打,他所屬的遼東集團,本便是權益錯綜複雜的集團公司。他的親舅父,明朝名將祖大壽,雖然是松錦之戰結束後才宣佈降清。但祖大壽的老屬下張存仁,大淩河之戰,臨戰就倒戈降清。

祖大壽的義子祖可法,在崇禎十五年(1642)就做到了清軍漢軍正黃旗副總兵,相當於人家身處大明朝,卻早在清軍那裡鋪好路。待到祖大壽降清後,果真也獲得器重。隨後又在清太宗皇太極指使下,提前向著“真實親屬”吳三桂揮手。

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也就是間距崇禎帝吊死也有大半年時間,吳三桂總算給清太宗皇太極寫了覆信。以《清實錄》的記述,吳三桂這第一封信的內容已不可考,但興致勃勃的皇太極,仍在覆信裡寫出這兩三句:將軍的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此機遇,殊遺憾爾。

明末時期,吳三桂真的是為了陳圓圓才降清的嗎?

只看這兩三句就得知,降清這件事情,這時的吳三桂,早已是有一定的心動了。本就在清軍那裡有基石,也是個擅於打算盤的人,且提前就用情太深。那樣的狀況,也就不難理解,北京失陷時,已行駛到河北玉田,遭遇清軍與農民軍雙面夾攻的吳三桂,為何作出降清的選擇。在那一個歷史時間時刻,他所考慮到的,是怎樣最大限度地儲存實力,乃至擴張整體實力。

只看他明朝末年時的降清選擇,只能說,是當初晚明部隊,上上下下離心離德的真實寫照。那麼末世的大明朝,出現那樣的角色不驚訝。這一個鍋,不應該陳圓圓背。很多學者們把這段歷史真相公諸於眾,就是要為陳圓圓平反,還陳圓圓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