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興文字獄,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官員與平民是這兩人

文字獄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存在的,統治者透過在作者的文字書畫等作品中故意摘取片段,過度解釋,以此進行政治迫害,最終實現社會言行的高壓控制。從宋代的蘇軾烏臺詩案到車蓋亭詩案,清代的莊氏明史案、呂留良案、徐駿案等,一大批知識分子因其著作獲罪,或殺或貶或流放,而中國文字獄在清代更是被統治者運用到了巔峰,上到詩詞下到畫作,摘詞取段無所不用其極。

清朝大興文字獄,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官員與平民是這兩人

清代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的官員為張縉彥(1599年-1670年),字坦公,河南衛輝新鄉人,於明末崇禎年間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明亡後降清朝。張縉彥因文字獲罪最早追溯於1660年,該年禮部尚書劉正宗遭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被彈劾,隨後劉正宗遭到各地官員群起而彈劾,而張縉彥此時卻為劉正宗的《逋齋詩集》作序,該序和劉正宗的著作被人刻意曲解,有“正宗為何如人耶且縉彥序正宗之詩曰。將明之才。其詭譎尤不可解”,即有反清復明之意,最後御史蕭震又參其“原侍工部尚書張縉彥,踉蹌投降,不惟待以不死,且加錄用為縉彥者,正當洗心革面,以圖報稱,乃守藩浙江,刻有《無聲戲二集》一書,詭稱為不死英雄,以煽惑忍心,入為工部侍郎,又復包藏禍心,交結黨類”。最終張縉彥被革職抄家並流放至寧古塔。

清朝大興文字獄,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官員與平民是這兩人

而清代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的平民為釋函可(1611年-1659年),俗名韓日騋,子祖新,號剩人,廣東惠州人,崇禎年間官至明朝禮部尚書,1645年其以印刷佛經為明來到南京,隨後南京被清軍攻陷,在此期間他為南明抗清將士撰寫文章《再變紀》,順治四年(1647年)在由南京返回廣東途中,其文章《再變紀》以隨身所攜帶的南明福王答阮大鋮書為南京清軍查獲,隨後被押至北京。於1648年被流放瀋陽,最終病死於此,而其著作《千山語錄》、《千山詩集》也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年被列為禁書。

清朝大興文字獄,第一個因文字獄獲罪官員與平民是這兩人

正如清初詩人王撰在其《聞雁有感》中寫到“數聲哀怨滿天聞,無限離愁寄白雲。矰繳每從文字起,書空咄咄卻憂君”。透過此詩便可知當時文字獄上至官員,下至平民,無不處於文字大獄的恐懼中。(本文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