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浙江嘉興市的王店鎮是個沒有特色的江南小鎮,舉凡進鎮打聽曝書亭怎麼走,他們便馬上能指明方向。看來,清初大藏書家朱彝尊在當地真是深入民心了,當地的老百姓現在還以一個距今幾百年的讀書人讀書於斯、藏書於此而引為自豪和驕傲。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出生於浙江秀水(今嘉興市)的書香門第。曾祖朱國祚,明萬曆狀元,官至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但到朱彝尊的父親時,家道已經敗落,清兵屠戮江南之後,更是“研化蕭然,無書可讀”,先人遺澤,僅一部《大明集禮》而已。藏書世家的獨特氛圍,對立志古學的朱彝尊自然有所影響。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清順治十五年,朱彝尊自嶺南歸裡,閱豫章書肆,購得圖書五箱,這是他最早的一次購藏圖書。不過,正趕上“莊廷龍明史案”發,清政府大興文字獄,相關書籍,盡行焚棄,五箱圖書全部散失。此後,朱彝尊迫於生計,開始長達十餘年的遊幕生涯。遊幕生活,依人作客,沒有豐厚的進項,但並不影響朱彝尊好書之篤,他曾用二十金購得明項篤壽萬卷樓殘帙,且借抄範氏天一閣、黃氏千頃堂秘本。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康熙十八年(1679),朱彝尊應“博學鴻詞”之徵,以布衣身份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官位雖然不高,但可以結交天下名士,觀覽內廷藏書。他充分利用這些機會,傳抄公私善本秘籍,充實自己的收藏。康熙二十年(1681),朱彝尊到浙江任典試官,餘暇觀覽街巷坊肆,拜訪藏書之家,購得不少罕見之書。其間聽說著名藏書家錢曾著錄家藏善本秘籍為《讀書敏求記》,書成即鎖入書箱,隨身攜帶,秘不示人。朱氏謀求,終不得見,遂約請錢曾及當地名流,置酒高宴。席間,用數量可觀的黃金和一件珍貴的輕裘買通錢之書童啟開書箱,由預先僱請的數十名抄手連夜抄成副本。《讀書敏求記》這部名著由此得以流傳於世。時人尚無版權之概念,惟念其愛書之情且深而切,乃謔稱之為“雅賺”。朱彝尊供職史館,能夠見到各地進獻的圖書。他經常攜帶一名抄書手,出入史館,隨時抄錄。此事遭人告發,結果被罷去官職,時人謂之“美貶”。朱彝尊對這件最終斷送自己前程的事件,似乎並不後悔,他在其書櫝作銘曰:“奪儂七品官,寫我萬卷書,或默或語,孰智孰愚。”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康熙二十一年(1692),朱彝尊去官歸田。歸田時,他擁有圖書三萬多卷。歸田後,仍廣事交往,不遺餘力地搜求未見圖書,又陸續獲書四萬餘卷。此間有一書林佳話。1697年11月,朱彝尊到平湖探望病重的老友李彥貞,李將自己的著作《放鷳亭集》和二千五百卷藏書一併託付給朱彝尊。清詩人查慎行有詩紀其事,曰:“嘆息詩人失李頎,柘湖回首舊遊非,自憐老友今無幾,且喜藏書得所歸。萬卷又增三篋富,千金直化兩蚨飛。平生謬託知交在,恨不從渠借一。”七十歲時,朱彝尊前後獲書總計八萬卷,建曝書亭貯藏。既沒有先世積累,又沒有雄厚財力,藏書達到如此規模,應該說相當不易。朱氏《曝書亭集》講了不少聚書、抄書的曲折經歷。

朱彝尊與他的藏書

朱彝尊大部分的藏書是傳抄的,自是非常珍惜,所有藏書每每鈐印於卷首,一面刻朱文戴笠小像,一面鐫白文十二字曰:“購此書,頗不易,願子孫,勿輕棄。”他原本希望同樣嗜書的兒子昆田繼承藏書,不料昆田早死,給了他沉重一擊,“嗚呼,今吾子夭死矣!讀吾書者誰與?夫物不能以久聚,聚者必散,物之理也。吾之書終歸不知何人之手?或什襲藏之,或土苴視之。書之幸不幸,則吾不得而前知矣”。朱彝尊已經預見到了藏書的歸宿。據《蒲褐山房詩話》載,朱的孫子晚年貧不能支,藏書陸續散佚,曝書亭廢為桑田,南北種桑皆滿,亭址無片甓存,只有匾額無恙,而荷鋤犯此地者,其人輒病。或許彝尊老人還在眷戀著他的八萬卷藏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