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朱棣乃是大明第三位皇帝,和朱元璋相隔了一個建文皇帝,但建文在位期間做的事情也的確夠憋屈,所以建文帝的成就不如朱棣,朱棣便隔了一個皇帝,被追封為“明太宗”,這和漢朝、唐朝的發展是一樣的。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永樂是朱棣的年號,所以朱棣也被稱為永樂皇帝,本以為他是守成之君,卻是拉動了數次北擊草原的北伐,國內的文政大多數交給了太子朱高熾,雖分身乏術,但配合還算好,文治武功,朱棣都是完整的。

這也是朱棣雖說是“篡位”,但卻還可以作為大宗,以“太”為定稱繼續傳承的原因。

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成功登基,朱高熾奠定了“守成”局面的基礎,大明開始轉入一個“內在修煉”的過程,“仁宣之治”,本質是朱棣功勞的一部分,所以朱棣這一脈的傳承,也較為穩固。

可時間久了,朱棣這一脈裡面,也有了“嫡庶”之分。

明仁宗是朱棣的嫡長子,明宣宗是明仁宗的嫡長子,在接下來的幾代皇帝裡,“長子”成為儲君,成為了穩定的大明局勢下的一種常態,總的來說,這些皇帝除了“短命”這個缺點以外,倒是沒有什麼別的缺點,譬如不生兒子這種事情。

可時間久了,就總有人“不走尋常路”,那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朱厚照乃是明孝宗之子,而當年朱厚照的爺爺朱見深,差點因為後宮的鬥爭搞得沒有兒子的下場,多年之後重新認回明孝宗這個命運坎坷的兒子,可謂是給大明敲響了警鐘,那就是一定要早點“立嗣”。

出生環境不同,明孝宗也確實是個人才,在執政上,明孝宗達到了太祖、太宗這一個檔次,但是明孝宗對於兒子的教育問題沒有搞好,於是便使得長子朱厚照不像是個“正常人”,朱厚照從來不考慮後代的問題,就顧著玩。

江山固然是好,但明孝宗教育這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大明也就危險了,明武宗即位後,被那幾個宦官忽悠得團團轉,每天玩的東西也是非常“反人類”的,以至於寧王朱宸濠都敢直接把自己的後代帶上來,擺明要皇位。

後來還鬧出了寧王之亂,可謂是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遊戲人間的朱厚照也是短命,在駕崩前,連個可以傳位的後代都沒有找到,於是朝堂大家開始商量怎麼辦,朱厚照沒有兒子,嫡傳一脈算是斷了,那麼只能在朱見深的其他兒子裡想辦法了,就這樣,朱厚熜被選中了。

朱厚熜和朱厚照屬於“堂兄弟”,朱厚照的四叔朱佑杬乃是朱厚熜的父親,雖然嫡傳的傳統打破了,但是總不能把皇位徹底脫離朱棣一脈,所以朱厚熜即位,也還是朱棣一脈的傳承,但這裡面,有了變數。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首先要知道的事,大明的朝堂環境,並不單純。

明代因為廢丞相的緣故,政治結構看似完善,實則扭曲。

皇帝想要說啥就是啥,但是又需要士大夫官員的輔佐,又不能給他們太高的地位,因此有了“內閣”。

可惜內閣首輔,一樣被視為“丞相”,而且內閣一旦團結起來,皇帝比面對一個丞相更難受,明武宗是這樣的,而朱厚熜一個“旁系”,更是逃不掉這些官員們的下馬威,那麼聰明的朱厚熜,該怎麼辦?

他很狂,率先下手。

不等士大夫給他挑毛病,他就先搞出了一樣事情,那就是關於他那個王爺父親,是否能被追封為“皇帝”的禮法大議,史稱“大禮議”。

官員們說,要朱厚熜尊明孝宗為“皇考”,而朱厚熜實際上的父親朱祐杬則是在名義上和朱厚熜失去父子關係了,這件事情,其實問題並不大,但不知道是朱厚熜出於真正的孝心,還是借題發揮,朱厚的意見很大。

他不願意不認自己的父親,即便他是“小宗”入主主脈的身份,都不肯認輸,於是朝廷上年輕的皇帝和官員們就打起來了,朱厚熜要把自己不是皇帝的父親追封為“皇帝”,百官們覺得朱祐杬根本就不是皇帝,不允許這樣做。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而且他們給出的理由也非常給力:

“太廟人滿了”。

大明的祖律是有規定的,太廟有著人數限制,天子七廟,超了就不行,而朱厚熜真的很想要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那也不是不行,但是這太廟的確是滿了,並不好辦啊。

誰知道朱厚熜接下來怎麼做?

他準備把自己這一脈的“明太宗”給搬出去,讓自己的父親進來。

這件事可謂是讓人大為震撼,因為朱厚熜的行為等於自掘墳墓,自己本來就是小宗了,還把他這一脈的根基給否定掉,他自己也覺得不行了,於是給大臣們施壓,讓大家繼續想想,該把誰給“摘”出去。

之所以這樣做,朱厚熜不是真的不懂這些道理,而是想借此來和這些大臣們打擂臺,臣子們也是看得明白,於是借坡下驢,既然要把“祖宗”給踢一個出去,那麼朱厚熜這樣做都沒有心理壓力了,他們執行更沒有。

選來選去,朱棣不能得罪,而太近的又不能得罪,那麼只能選一個“老實人”來欺負了,那麼這些皇帝裡,哪一個老實人最好欺負呢?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那就是被稱為“仁”的朱高熾了。

因為朱高熾實際在位期時間很短,很多人都認為朱高熾在這裡面的說服力最差,於是乎朱高熾就被“丟”了出來,朱厚熜就把自己的父親朱祐杬迎了進去,這個朱祐杬,就正是大明的“睿宗”皇帝。

這便是“大禮議”。

所以朱棣差點被子孫扔出太廟,這件事還真的不是說笑,因為朱厚熜的年少輕狂,還是做得出這件事情的,但後來他恢復了理智,這件事情就沒有再進行下去了,不然朱棣的名聲倒是不保了。

可在本質上,朱高熾卻是替朱棣擋了這一劫,被請出了太廟,其實不管是把朱高熾摘出去還是把朱棣摘出去,朱厚熜“不孝”已經是肯定的了,看似為了父親爭皇位,但實際上卻是得罪完了祖宗。

這件事情之後,朱厚熜還繼續做了另一件事,那就是給自己的祖宗朱棣改一改這個廟號,朱棣本來是“太宗皇帝”,可是這太廟裡的“宗”也是太多了,不符合規矩,於是乎朱厚熜藉著這個機會,給朱棣提升一個檔次,升格為“祖”。

本來是明太宗,就變成了“明成祖”,這也是朱棣在明朝歷史上有兩個“廟號”的原因,這件事情不是無緣無故的,就是朱厚熜在裡面攪風攪雨,但對於朱棣的“升格”這件事情,對於他的地位是有提高還是降低,是有爭議的。

朱棣是一代明君,為何遭到後世子孫的嫌棄,牌位差點被扔出太廟?

朱棣本為“太宗”,太宗雖然是“宗”,低於“祖”,但因為漢唐之強盛,再加上宋,“太宗”是一個獨立的檔次,除了低於“太祖”外,就不低於後來的“祖”。

朱棣被改“太宗”,一下子就被取代掉了這個歷史的地位,明朝的太宗皇帝就此模糊了,那麼和漢唐來比,就不能與漢文帝、李世民來做比較了,可在帝王的歷史上,這些被譽為“太宗”的皇帝,無一不是偉大的人傑。

當然啦,站在朱厚熜的角度來講,這對他的地位是有幫助的,所以不管是把朱棣給趕出太廟,還是給朱棣升格身份,一切都是建立在朱厚熜為了“大禮議”的基礎上的,這個問題的本質不是朱棣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