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小國。彼時,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天子不能擔負天子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週考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為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周朝滅亡。七年後,東周國亦為秦國所滅。值得注意的是,在東周滅亡後,古代歷史上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一、北周

首先,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五代以後鮮用,避免與郭威建立的周朝混淆)、宇文周。對於北周來說,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經五位皇帝,共存在二十四年。對此,在筆者看來,北周的存在時間,顯然是比較短暫的,尤其是和西周、東周比起來。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大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廢西魏恭帝建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誅殺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變革。577年,北周武帝滅北齊,一統北方中原之地。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對此,在筆者看來,北周雖然沒能一統天下,但是,北周消滅北齊,增強國力,已經為隋朝一統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武周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時期的周朝而稱為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正式掌權二十三年。對於武周這一稱呼,自然和曹魏、孫吳類似,也即是皇帝的姓氏 國號的組合。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於紫微城貞觀殿,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武則天事實上掌握了唐朝大權,並且不存在可以匹敵的對手了。到了公元684年九月,武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改紫微城為太初宮,由太后臨朝改制。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遂改唐為周,定都洛陽,自己加尊號為聖神皇帝。由此,對於武周來說,於公元690年正式建立。神龍元年(公元705),張柬之等人發動兵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復位,恢復唐朝舊制,武周滅亡。但是,因為武則天的特殊身份,加上武則天主動將大權歸還給唐朝皇室,所以,武則天獲得了善終的結局。公元705年十二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去世,享年八十二歲。因此,對於武周來說,存在的時間只有十多年,同樣非常短暫。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三、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最後一個王朝,從951年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至960年北宋建立,共計歷經三帝,享國10年。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相對於武周、北周,後周的存在時間更加短暫。

郭威在後漢隱帝劉承祐時奉命平定藩鎮叛亂,後起兵反叛,奪取皇位,建立後周。郭威登基後,減免徭役,訓練兵馬,為後周之後的征戰打下基礎。換而言之,當時的後周,已經展現出一統天下的勢頭了。公元954年,郭威去世後,其養子柴榮即位。柴榮在高平之戰中成功抵禦北漢的進攻,穩定了後周。隨後柴榮更是進行了變革,提升了後周禁軍的作戰能力。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號,割讓長江以北地區。959年柴榮北伐遼朝,收復三州三關。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柴榮突然駕崩,其幼子柴宗訓登基。公元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後周滅亡。後周的疆域範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因此,如同北周為隋朝一統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周的強大,也讓北宋得以迅速消滅周邊的割據勢力。

四、吳周(大周)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號月所,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明末清初大臣,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自稱周王、興明討虜大將軍。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對於吳三桂所建立的割據勢力,也被稱之為吳周,從而和武周、北周、後周相區別。

對於吳三桂來說,之所以定國號為“周”,原因很可能和吳三桂的家族存在一定的關係。根據《吳逆始末記》的記載,吳三桂家族為延陵吳氏後裔,時人稱吳三桂為延陵將軍。延陵是吳氏一個堂號,延陵是春秋時吳邑,季札受封延陵,在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一帶。至於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宗室。而對於春秋時期的吳國,其祖先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

東周滅亡後,還有四個以“周”為國號的國家,你都知道嗎?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病逝,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1680年(洪化二年、康熙十九年)十月,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逃到昆明。到了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終於被清朝康熙皇帝所平定。而這,也意味著吳周僅僅存在了三年左右。綜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除了西周、東周,還有四個以周作為國號的國家。對於這四個國家來說,或許都希望可以像周朝一樣存在更長時間。不過,最終的結果卻是事與願違,不管是北周、後周,還是武周、吳周,歷史都非常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