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在說到朱友珪的失敗時,史書常說,他當了皇帝之後如何忘乎所以。

郢王朱友珪得志以後,馬上變得荒淫無度,引起朝內外憤怒,朱友珪雖用金帛引誘,但始終沒有人依附他。

這種內容通常都是政治宣傳,後來的史官也未必相信。他們之所以這樣記錄,主要因為這是最原始的記錄。

看歷史,如果只相信這種內容,那是不會吸取到任何有意義的教訓。因為按這種說法,好像朱友珪只要懂得小心謹慎就可以避免失敗。實際上,避免失敗哪有這樣容易啊。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一個人處於朱友珪的背景下,突然爬上那個位置上,誰也會充滿危機感的。

中央、地方的大佬,都是一副蠢蠢欲動的樣子,你又缺乏駕馭他們的實力;在這種背景下,就算你的親信一再勸你,千萬不要害怕,你的內心深處也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害怕。

因為這種權力絕頂的爭峰上,一旦失敗,通常是沒有活路的。而朱友珪能獲勝的機會,似乎不是很多。

更主要的是,如果一個人真的只是滿足於簡單的物質慾望,也沒有必要冒險上位的。因為一個大佬,如果只是迷戀物質的享受,隨便退一步就可以實現。

因為一個大佬,如果真的只是安心於物質享受,誰當皇帝也會盡力滿足他的;因為沒有一個權力者,會為了清除一個安於物質慾望享受的人,就承擔殺戮親人的名聲。

最簡單而言,如果慈禧就喜歡物質享受,光緒給她花大量的銀子建園子,給她大量的錢財花天酒地,就可以讓慈禧安於後宮享受,光緒會拒絕嗎?

反過來說,光緒就喜歡這些,慈禧可以這樣輕易控制皇帝,慈禧會拒絕嗎?

當然了,如果李建成、李元吉就喜歡物質享受,李世民會殺他們嗎?反過來,李世民如果只安於物質享受,李建成會拒絕滿足他嗎?肯定不會的。

問題是,權力慾是人最重要的慾望,一個人被這種慾望驅使時,即使再難再險,也會忍不住去做的。

從這層意義上,朱友珪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太複雜、太兇險了。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朱友珪上位後,梁帝國馬上就出現了危機,因為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缺乏控制元老重臣的實力。

朱友珪剛上位,佔據河中的朱友謙就公然否定了朱友珪上位的合法性,並且直接倒向了李存勖一邊。

郢王朱友珪篡奪帝位以後,眾位老將大多憤怒,雖然極力增加恩賞禮遇,但終究不高興。告哀使到達河中,護國節度使冀王朱友謙流著淚說:“先帝數十年開創的根基事業,日前變起皇宮掖廷,名聲很壞,我充數藩鎮,內心感到恥辱。”後朱友謙將河中歸附於晉以求救援。

楊師厚更公然用武力奪取了魏博的控制權,朱友珪也不敢追究,相反還得承認楊師厚因此取得的地位。

天雄節度使羅周翰年幼懦弱,軍府事務都由牙內都指揮使潘晏決定。北面都招討使、宣義節度使楊師厚在魏州駐紮,長期以來就想要謀取天雄,懼怕後梁的威嚴,不敢動手。到這時,楊師厚在銅雀驛借宿,潘晏進見,把他逮捕並且殺死,帶兵進入牙城,佔據天雄節度使的職位辦公治事。壬子,頒佈制書,任命楊師厚為天雄節度使,調任羅周翰為宣義節度使。

陳州軍人用武力奪取軍政大權,朱友珪依然不敢追究,相反只能承認陳州軍人因此得到的地位。

丙申,馬步都指揮使張厚發動叛亂,殺死韓建,朱友珪不敢追究,甲辰,任命張厚為陳州刺史。

荊南高季興趁亂想奪取襄陽,雖然目的沒有得逞,但是從此以後,也不再把梁帝國中央政府當回事了。

高季昌出兵,揚言助後梁伐晉,進攻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孔把他打敗。自這以後,荊南入後梁進貢的道路斷絕。

僅這種事實的存在,就足以讓朱友珪焦頭爛額了。

尤其是朱友珪召楊師厚進京時,人們都勸楊師厚,千萬不要輕易進京,因為進京之後,就有可能被朱友珪當場擊殺的。楊師厚就說了,我不是小看他朱友珪,借他個膽子,他也不敢把我怎麼樣。

的確,在那種遍地驕兵悍將的背景下,朱友珪敢擊殺楊師厚,隨時有可能局勢失控的,甚至而言,就是魏博大佬們一怒,也足以讓朱友珪吃不了兜著走的。

在這種背景下,朱友珪只要知道一加一等於二,就不會忘乎所以的,因為他實在沒有忘乎所以的資格。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陳州、河中、魏博、荊南軍人,都是公然用武力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甚至是叛亂。中央政府呢?至少有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也不願意接受朱友珪繼承皇位的事實,這兩個人是朱友珪的姨弟袁象先、姐夫趙巖。這兩個人,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趙巖是趙犨的兒子,趙犨一系有多牛,我前面介紹的太多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了。更主要的是,趙巖作為朱溫的女婿,也算是朱溫家裡的人,所以他在中央政府的影響更是非同小可。

袁像先是朱溫的外甥,袁象先的老爸是唐代的世家貴族,朱溫需要拉攏這種力量,而這種力量也需要依靠朱溫這種亂世崛起的力量,所以袁象先的老爸娶了朱溫的妹妹。

對袁象先而言,別的身份都不用說了,僅洛陽禁軍主管的身份,就證明他絕對是舉足輕重的大哥級人物。只要地方大佬沒有意見,袁象先一點頭,朱友珪出局,就沒有什麼懸念了。所以,朱友珪後來是在絕望中自殺的,因為他就沒有任何抵抗的能力。

只要我們知道這種簡單的歷史背景,自然就知道,朱友珪坐在皇位上,實在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了。

坐在這種位置上,就算他的小弟一再勸他,千萬不要害怕,他也會害怕的。因為,這就好像坐在一個勝負未卜,且隨時會輸的賭場中,與人對賭生死,誰敢說自己能保持平常心呢?

當然了,既然要叛亂,就得給朱友珪按點像樣的罪名吧。弒父這種罪名足夠大,而且真真假假,外人也無法判斷它的真偽。所以,就給朱友珪按一條這種罪名吧!

趙巖、袁象先作為中央政府舉足輕重的大佬,本身就有挑戰朱友珪的資本。而他們支援的朱友貞,既然是朱溫的兒子,又是汴梁的軍事主管,這三個人聯手,挑戰朱友珪的資本似乎就更充足了。

但我們必須得說,即使是這三個人達成共識,也實在不敢輕易挑戰朱友珪的地位。

一切是顯然的,他們說朱友珪弒父上位,所以要替天行道。問題是,如果地方舉足輕重的軍政大佬都說,這是他們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可怎麼辦啊?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就派人與楊師厚去串聯。當然了,經過一翻簡單的密謀,楊師厚認可了他們的行動,剩下的事,幾乎就沒有什麼懸念了,於是朱友珪出局了。

因為這樣強大的力量都選擇反對朱友珪,剩下的人,就算不選擇反對朱友珪,肯定也不敢隨便選擇支援他。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這些人為什麼要反對朱友珪呢?如果說是因為朱友珪弒父,也實在把他們說得太偉大了。

處於那種絕頂爭峰環境中,如果朱溫死了,趙巖、袁象先、楊師厚、朱友謙這些軍政大佬的地位,可以更上一層樓,不要說朱友珪弒父了,就是朱友珪不願意弒父,他也會在背後推一把的。

誰當皇帝,並不是關係著某一個人的利益,而是關係著眾多人的利益。

首先,每個皇子背後都有自己的龐大團隊存在,他們肯定都希望自己效力的皇子取得皇位繼承權。

其次,中央地方的軍政大佬,都在此前、此時涉及一個站隊的問題。

後來,每一個老皇帝死後,通常都會伴隨一場大同小異的動亂;甚至老皇帝活著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大同小異的動亂。

總而言之,應該讓誰當皇帝呢?什麼終身制,什麼父死子繼,什麼嫡長子繼承,那都叫扯淡。因為都什麼年代了,還宣揚這種陳腔濫調!

往好了說,那個年代多少有點民主政治的氣氛,總而言之,什麼皇帝不皇帝的,只要你不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你就應該下臺;再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說你是皇帝的兒子,只要你不能勝任皇帝的職責,你就應該趕緊讓位。

此時,朱友珪下臺,人們還會給他找點罪過,總而言之,據傳言,你是弒父上位的。

後來,李存勖下臺,人們依然還會給他找點罪過,總而言之,大家都說你突然變傻了。

再後來,人們更是連這種理由也懶得找了,因為你不就是想篡位嗎?為了篡個位,你就抹黑、醜化皇帝,甚至還要屠殺皇帝的全家,這也太沒有人性了吧?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

因為類似的原因,後來篡位的人,也漸漸變得越來越實在了。總而言之,啥也不因為,就因為三軍將士都支援我當皇帝。其實呢,我真的並不想當皇帝,問題是三軍將士哭著喊著、甚至是拿刀槍逼著我當皇帝,我不當,也沒有辦法啊!

當然了,如果皇帝願意乖乖退位,退位後的優待條件,我們可以慢慢商量,如果皇帝不願意乖乖退位,那可別怪我們翻臉無情,總的來說,輪流坐莊就是時代大潮,順應者昌,逆之者亡!

這樣折騰了很久,直到宋真宗上位以後。衛道之士才覺得天下綱常恢復了過來,因此父死子繼、嫡長子繼承,才終於又變成大家認可的規則。

朱友珪繼位後有多危險?兄弟朝臣齊反叛,內憂外患頻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