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閱讀-遊媚筆泉記(姚鼐)

桐城之西北,連山殆數百里,及縣治而迤平。其將平也,兩崖忽合,屏矗墉回,嶄橫若不可徑。龍溪曲流,出乎其間。

以歲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積雨始霽,溪上大聲從然,十餘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樅、槐、楓、慄、橡,時有鳴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馬浴起,振鬣宛首而顧其侶。援石而登,俯視溶雲,鳥飛若墜。

復西循崖可二里,連石若重樓,翼乎臨於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雲沜也。”或曰:“後人求公麟地不可識,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樹,蔭數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書其上,曰:“媚筆之泉”。泉漫石上,為圓池,乃引墜溪內。左丈學衝於池側方平地為室,未就,要客九人飲於是。日暮半陰,山風卒起,肅振巖壁榛莽,群泉磯石交鳴,遊者悚焉,遂還。

是日,姜塢先生與往,鼐從,使鼐為記。

註釋

媚筆泉:在今安徽桐城縣西北。

桐城:縣名,在安徽中南部。

屏矗(chù)墉(yōng)回:山崖像屏風一樣矗立,像城牆一樣曲折環繞。“墉”,城牆。

嶄橫:形容山崖高陡地橫擋在前面。徑:通行的意思。

漎(cóng)然:形容流水聲響。

蕙草:一名薰草,俗稱佩蘭。樅(cōng):樹木名,又叫“冷杉”。

巂(guī):巂周,即杜鵑,又叫子規鳥,善鳴。

振鬣(liè):形容馬脖子挺伸著。“鬣”,馬頸上的長毛。宛首:轉過頭去。

李公麟:北宋舒州府治在今安徽潛山人,字伯時,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4)進士,官至御史檢法。精通古文字,擅長畫山水佛像。元符(1098—1100)末年歸居桐城龍眠山莊,所以又號龍眠山人。沜(pàn):古代學宮前半月形狀的水池。

公麟地:即指垂雲沜。

被而名之:意謂這是被後人用“李公麟垂雲沜”來稱呼這塊岩石的。

罅(xià):裂縫。

何文端公:何如寵,字康侯,桐城人,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進士,累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端”。“公”,古代對別人的尊稱。摩崖:在山崖石壁上銘刻的文字。書:書寫。

左學衝:左世容,字學衝,乾坤舉人,曾任武進縣教諭。丈:古代對長者的尊稱。方:正在。為室:蓋住房。

要(yāo):邀請。

卒(cù):通“猝”,突然。

悚(sǒng):恐懼,害怕。

姜塢先生:姚範,字南菁,乾隆年間(1736—1796)進士,作者的伯父。

譯文

桐城的西北方向,重山疊嶺大概有好幾百裡,一直到縣政府所在地才開始平坦。平地和山地交界的地方,兩座山崖合立一起,像屏障一樣聳立,高的橫的縫隙幾乎不能走人。像龍一樣曲折的溪流,從這裡邊流出來。

去年三月上旬,我們徒步順著溪流從西邊走進去。連續下了較長時間的雨,天氣剛剛轉晴,溪流發出很大的嘩嘩聲。走了十多里路,山道兩旁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蕙草、松樹、樅樹、槐樹、楓樹、慄樹、橡樹等,不時聽到杜鵑的叫聲。溪下面有個很深的大水潭,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裡面洗澡的馬剛剛站起身,甩著鬃毛回頭看它的夥伴。扒著石頭向上爬,俯視雲彩,飛鳥看起來就像要墜落的樣子。

接著沿著懸崖往西走大約二里,層疊的石頭好像高樓,翅膀一樣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說:“這是宋代李公麟所說的垂雲沜啊。”有人說:“後人尋找李公麟記載的地方,沒有找到,於是就稱這塊石頭為‘李公麟垂雲沜’。”石頭的縫隙間長出一棵大樹,樹陰能容下幾十個人,樹前有平地,可以鋪上席子坐下。

樹南邊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書刻在上邊,泉水叫做“媚筆泉”。泉水漫過石頭形成一個圓形的水池,上邊的溪水流落進去。左丈學衝在水池邊的平地上建造房子,還沒建成,邀請九位客人在這裡飲酒。傍晚天氣轉為半陰,山風突然刮起來,猛烈地吹打懸崖峭壁,樹木草叢、許多泉水、碎石亂響。遊玩的人感到十分害怕,於是回去了。

這一天,我的伯父姜塢先生也去了,我跟隨他,他讓我記下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