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先跟大家將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周厲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寵信的大臣榮夷公唆使改變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

召公(召康公的後代穆公虎,世代輔佐王室,封地在召。今陝西岐山縣)就對周厲王說:“老百姓已經受不了了。”厲王不聽勸諫,反而採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陝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迴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

這樣一來,舉國上下不再敢對國事評頭論足了,就是相互見面,也不亂搭腔,而是形同陌路。周厲王高興地對召公說:“我能夠統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亂語。”對此,召公就發表了一通常常被後世引用的高論:“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哪裡是老百姓真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治理老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啊!”當然,這番話周厲王聽不進去,老百姓還是敢怒不敢言。

3年後(公元前842年),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這個事件史稱“國人暴動”。

“殺戮無辜”曰“厲”。周厲王的諡號“厲”字,即是概括了他的這段殺人止謗的歷史。

知錯不改,自取其辱,自古以來皆如此。

兩隻比鄰而居的青蛙,一隻住在深水池裡,不容易被人瞧見;另一隻住在溝裡,這溝裡的水很少,並且旁邊有一條馬路。

住在池裡的那一隻青蛙,警告他的朋友,並請他改變他的住所,和自己同住,說自己的住處比較安全,也容易找到豐富的食物。但那一隻青蛙拒絕了,他說搬離他一習慣的地方,他覺得很困難。

然而,幾天之後,一輛笨重的貨車,經過那淺水溝,將他壓死在輪下。

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當一個人無論是從別人那裡反觀到自己有錯,還是別人指出自己的不是,自己省察後發覺自己確實有做得不好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即是正視自己的錯誤,就像魯迅所說:“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如果不敢正視,就會知錯而不以為錯,就會對自己的錯加以掩飾,更別談去改了,最終只會釀成更大的過,孔子先生就講:“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夏說:“小人犯了過錯一定會加以掩飾。”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什麼是“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