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晉安寨之戰發生於清泰年間,並非規模巨大,但是這場戰役對後面幾百年政治形態的影響極其深遠。我們可以從各方實力分析,參戰人物,戰役過程,後世影響四個方面來看這場戰役。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晉安寨之戰第一部分 各方實力分析:外強中乾的後唐

雖然唐朝盛極一時,但是到了後唐末期的時候。國力實際上已經衰敗到難以想象的程度了。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晉安寨之戰

財政赤字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國力強盛的最大的依仗便是財力雄厚。這也是兵力強大的先決條件,然而後唐時期的財政有以下三個問題:

1、厚賞下的驕兵

後唐時期為了安撫軍隊,時任皇帝明宗給予各方將兵高額封賞。這種做法的嚴重弊端有兩個:

一是將領愈發驕縱,滋生了不給錢不打仗的風氣,導致國庫困損嚴重。二是獎賞錢財來自稅收,稅收來自人民,民生損耗嚴重。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唐朝時期

2、免稅易收稅難

“癸未,三司使劉煦奏:“天下戶民,自天成二年括定秋夏田稅,迨今八年。近者相次有百姓詣闕訴田不均,累行蠲放,漸失稅額,望差朝臣一概檢視。”

不報。——《舊五代史,末帝本紀》

李從珂想減去百姓的壓力,便免去了人民的稅收。但是巨大的壓力轉移到了政府財政上,於是不得不出臺政策鼓勵地方官員徵稅,然而因為體制臃腫,天災人禍等原因,稅收困難。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唐朝時期

3、轉運壓力

“時契丹屢寇北邊,禁軍多在幽、並,敬瑭與趙德鈞求益兵運糧,朝夕相繼。甲申,詔借河東人有蓄積者菽粟。乙酉,詔鎮州輸絹五萬匹於總管府,糴軍糧,率鎮冀人車千五百乘運糧於代州;又詔魏博市糴。時水旱民飢,敬瑭遣使督趣嚴急,山東之民流散,亂始兆矣。”——《資治通鑑》

由於來自北方契丹的壓力,大量的禁軍士兵囤積在北方以備不時之需,而為了給這些士兵提供糧草帶來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卻又恰逢天災,導致負責物流的地區人民壓力倍增。而且因為禁軍長駐,而大部分勞力又充當勞役負責運輸,導致這片的稅收腰斬。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資治通鑑》

人心不古驕兵必敗

一方面是厚賞之下導致將士們的心裡產生了要打仗必須要拿到錢的驕橫想法,另一方面由於當時的大多數文官都是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情況。這些都嚴重削弱了後唐的實力。李從珂也發現了這種情況:

“是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言事,其略曰:“ 朝廷任人,率多濫進,稱武士者,不閒計策,雖被堅執銳,戰則棄甲,窮則背軍;稱文士者,鮮有藝能,多無士行,問策謀則杜口,作文字則倩人。所謂虛設具員,枉耗國力。”——《舊五代史,末帝本紀》

他意識到兵力十分虛弱的狀態,駐紮在北境的禁軍和張敬達統領的軍隊是他唯二的依仗。需要儘快強兵變法。可惜心有餘而力不足,李從珂雖想力挽狂瀾,後唐最終還是在契丹和石敬塘聯合攻勢下覆滅。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李從珂

日漸強盛的契丹

就在後唐在忙著處理內亂和爭權的爛攤子時,周邊的少數民族卻是在飛速發展,其中發展最為迅速實力也最為雄厚的便是契丹族。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領袖;917年耶律阿保機建國,國號契丹。建國後的耶律阿保機直接將目光鎖定在南方正值混亂的中原,卻不敵李存勖的文武兼備。等到李村勖和耶律阿保機逝世後迎來二代目的對決,李村勖之子李嗣源和耶律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武力上不敵李嗣源,政治手腕比不過唐明宗。定州大敗之後又有眾多將領投奔李嗣源。這讓耶律德光沒了信心,定州之戰後徹底求和,準備猥瑣發育。

在這期間耶律德光領導的契丹族文化上向中原學習,大力發展農業,實力發展愈發強橫。而在李嗣源也逝世之後後唐再沒了統一話事人。各方爭鬥不休,君不正臣不忠。

耶律德光嗅到了機會的味道,事實也確實如他所料。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契丹第二部分 主要參戰人物

晉安寨之戰毋庸置疑的主角是石敬塘。

作為前朝第一猛將,石敬塘是李嗣源手下最得力的干將。石敬塘在李村勖時期曾立下赫赫戰功,賞無可賞。李嗣源把女兒嫁給他並且封其為保義、宣武、天雄、河陽節度使。後又封多地節度使,坐擁小半江山,

或許是因為情誼和忠誠,在李嗣源時期石敬塘並未有過不忠的表現,然而在李嗣源逝世後得知最終爭得皇位的人是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之後心態發生了變化。首先李從珂並非正統皇權,只是養子而且輩分很低,其次石敬塘同樣兵權在握,心中不服。

而作為晉安寨之戰的另一位主角,李從珂也並非是個庸才,根據記載

:“狀貌雄偉,謹信寡言,而驍勇善戰,明宗甚愛之。”

然而可惜李從珂是個完完全全的武將,上任之後治國一塌糊塗,且特別善於聽從庸臣的建議,逼迫石敬塘不得不反。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晉安寨之戰第三部分 戰役過程

晉安寨之戰初期,因為石敬塘之前並沒有謀反的心思,雖然有兵權但實際上真正掌控的並不多,導致被李從珂壓的節節敗退。張敬達是直面對決石敬塘的領軍大將。

將石敬塘圍困在了太原城之後,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張敬達並沒有選擇強攻,而是選擇了守株待兔。然而這給了石敬塘時間。

也就是因為這點時間,讓石敬塘有了機會聯合契丹。

石敬塘對李從珂的不服和怨恨讓他做出了拋棄尊嚴的決定。他答應了契丹三個條件:1。對曾經的手下敗將、小自己十歲的耶律德光以父相稱。2。每年對契丹進行上貢,3。割讓燕雲十六州。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契丹

公元936年9月,耶律德光帶領五萬騎兵南下,於9月15日到達太原城,大敗後唐軍,為他的新幹兒子石敬塘解圍,石敬塘立刻聯合耶律德光開始大肆進攻,而反觀後唐政局混亂不堪,軍隊指揮不動,一片鬆散之相。

很快,石敬塘和耶律德光的聯軍便攻佔了後唐的大部分領地,而李從珂見敗局已定選擇了自殺身亡,至此,後唐滅國。

晉安寨之戰一場被人遺忘的戰役,卻讓中國歷史在這裡拐點

契丹晉安寨之戰對後世的影響

在石敬塘和耶律德光定下的條約中影響最為重大的是燕雲十六州的割據,燕雲十六州因為地理原因一直是漢民族抵禦北方匈奴的天然防線;而在燕雲十六州被割讓之後,失去了防禦的中原在此後的數百年一直飽受外族入侵的困擾,導致宋朝在對外戰事很難取勝。

晉安寨之戰導火索是石敬塘和李從珂的信任破產,深層次原因是因為常年內亂導致後唐千瘡百孔,政權更迭頻繁導致體制破敗,而這也讓外族有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