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元朝末年的時候誕生了不少軍閥,其中朱元璋和張士誠、陳友諒這三位老大都擁有非常龐大的勢力。朱元璋在謀略和才華方面是毋庸置疑的榜首。但是如果說當時誰的勢力最大,誰最有可能推翻元朝,那肯定非陳友諒莫屬了。

那有人就會問了,既然陳友諒勢力最大,為何還會被朱元璋打敗?那他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鄱陽湖水戰肯定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展開的巔峰對決了,不過需要說明,在這場龍爭虎鬥沒開始前也發生了著名的洪都保衛戰。其實,這兩場大賽是聯合在一塊的,也可以看成為是一場比賽,可以說這是朱陳兩家展開的一場生死對決。

陳友諒和朱元璋相同,都是窮苦百姓出身,而當時的漁夫本來就被人看不上,而且祖上為了活下去而當了贅婿將姓都改了,這就讓他的社會地位更低了。然而就算是有這種身份,陳友諒仍然改變了他的命運。

在華夏曆史上,元朝末年的鄱陽湖戰役之意義非比尋常,即使和“鉅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淝水之戰”這4場以少勝多的大賽有名,而且或許也沒有“長平之戰”的規模。

然而在世界歷史上,這場大賽可以說擁有著非同一般的激烈程度,而且鄱陽湖之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這場比賽是亞熱兵器之戰且是一場大戰,完全將元朝以後的形勢奠定了下來。

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人們一直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這場戰爭的勝負,之前都是從朱元璋的角度來分析這場大賽,其實這多少都有些成王敗寇的想法了。本論文的創新之處在於,儘可能的從陳友諒這方面來看待這場大賽。

有關鄱陽湖之戰雙方人數不確定,應該有相當多的水份,這裡就不贅述了,然而能夠肯定一點,陳友諒的兵力絕對要在朱元璋之上。

陳友諒將徐壽輝除掉後成為了反元的一股重要勢力,然而需要說明一點,朱元璋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來應對這場大賽。在對陣陳友諒和張士誠這兩大勢力時,朱元璋就這樣評價了這二人,說陳友諒非常狂妄,而張士誠心胸狹隘,他們這種人是沒有什麼發展的。

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但陳友諒是主動來對付朱元璋的,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他還聯合了張士誠對朱元璋進行包夾,正常情況下,陳友諒應該在這場戰爭中是一馬平川的,然而最終他卻成為了輸家。

在1360年陳友諒率10萬大軍主動出擊後,朱元璋先讓元朝降將康茂才送給陳友諒一封信,表示自願當內應,結果陳友諒還當真了,沒等張士誠出擊就主動攻擊朱元璋了,但遭到朱元璋伏擊,因此陳友諒就出師不利了。

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在1363年,陳友諒帶著所謂的60萬水陸大軍包圍了洪都,然而一直沒有能拿下,最終在鄱陽湖上,朱元璋和其進行了一場比賽而戰勝了陳友諒。而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也和裝備有關,陳友諒都是巨型戰船,而朱元璋都是小船,這樣在鄱陽湖上,陳友諒的戰船不能倒轉。而且當時還颳了東北風,對陳友諒的俱樂部造成了致命一擊。

可以說,在面對朱元璋的時候,陳友諒多少都有些輕敵的想法,自認為自己有這麼強的勢力,憑藉一手好牌就可以獲勝。

而且在這場大賽中,朱元璋用出色的能力策反了陳友諒的員工,最終還將一封信送到陳友諒手中,期待可以將陳友諒斬草除根。即使沒有得逞,卻成功的讓陳友諒被激怒了,讓他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在陰謀論和腹黑這些方面,陳友諒比朱元璋差遠了。

陳友諒是元末勢力最強義軍,為何在生死之戰中,他被朱元璋團滅了

在華夏曆史上的戰爭中始終不提倡正面剛,而善於運用陰謀詭計,這就是成王敗寇的理論,只要可以獲勝,採用什麼手段都可以。

陳友諒就有些自大了,認為自己的實力可以碾壓朱元璋,於是才不會用那些陰險的辦法,最終成為了朱元璋的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