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東晉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的人口低谷時期,由於北方戰亂不斷,使得北方大量的漢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另外一方面,大量的遊牧民族又遷徙到北方,彌補了中原的勞動力問題。那麼這時期中國到底有多少人口呢?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說的漢族幾乎快滅絕那麼誇張?現在,小編依據路遇《中國人口通史》和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來介紹一下。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西晉太康年間,是魏晉南北朝人口的一次小高峰。經過魏蜀吳三國的經濟恢復,人口已經增加到了一個比較客觀的數字。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戶245萬,人口1600萬。這個僅僅是西晉初期的戶籍人口,西晉還有大量的廕庇人口,大約有2000多萬。結合各方面的資訊,推斷出西晉人口峰值為3500萬。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西晉版圖

太康之後,西晉出現了“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人口又迅速下降。之後,北方的人口就無法統計了,只有東晉的人口可以進行了推測。《晉書·地理志》記載,西晉時期,南方戶口為80萬戶。這個數字也只是政策的戶籍人口,沒有算上廕庇人口。加上西晉末年的人口南遷,東晉初期的人口應該是超過1000萬的。東晉的內部環境總體比較穩定,因此人口也不斷在增長。東晉後期,其人口已經達到了1700多萬。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東晉初期地圖

至於十六國,由於每個政權的統治時期都比較短,因而在人口資料方面十分缺乏。在十六國初期,有前趙、後趙、前涼等政權,《中國人口通史》推測:劉聰漢國人口300萬,劉曜前趙280萬,石勒後趙200多萬,慕容氏燕國130多萬,拓跋氏代國100多萬,張氏前涼100多萬,河套匈奴20多萬,黃淮之間200萬多,總共1300多萬。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十六國中期,留下了重要的戶籍資訊。370年,前秦滅前燕之後,得到前燕的戶籍有245萬戶,998萬人口。前燕的統治範圍包括遼東、遼西、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一帶,大概是華北地區。這樣說來,當時華北地區的人口是超過1000萬的。又根據《中國人口通史》的資訊,前秦早期有人口390萬,前涼100萬,代國100萬,總共有1588萬。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十六國後期,由於前秦的統一崩潰,北方陷入了更大規模的戰亂,人口出現了下降。其中代國大約150萬,後秦大約340萬,西秦70萬,後燕900萬,涼州80萬(這裡值得商榷)。那麼北方總人口為1540萬。但是我認為,後燕的人口應該遠沒有900萬,而涼州河西遠不止80萬,根據葛劍雄推測,涼州人口後期達到了200萬。綜合來看,十六國後期人口應該達不到1500萬,在1100多萬比較合適。

《中國人口通史》的資料

相比於西晉時期北方有2000多萬的人口,十六國時期確實出現了大規模的下降,但是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其原因何在?從西晉滅亡到前秦統一時期,北方沒有完全達到混亂的程度,個別政權也採取了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措施。例如前燕慕容氏在割據遼西時期就鼓勵農業生產,安置流民,使得這裡的人口達到了西晉時期的10倍。前燕進入中原後,總體也比較穩定,因此人口能夠緩慢增長。

當時,中原還有大量的人口遷徙到了河西走廊,因為這裡的政權也相對穩定。439年,北魏滅北涼,得到姑臧城的人口就有20萬,當時北涼的人口大約是200萬。而西晉時期,涼州的戶籍只有3萬戶,20萬人。因而,在十六國時期,河西走廊的人口出現了大規模增長。北魏建立後,也遷徙了河西3萬戶到平城彌補勞動力。

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人口總量推測:南方總人口一度超過北方人口

葛劍雄《中國人口史》資料

如果將十六國和東晉合起來看,就會發現當時全國的人口重心在不斷變化。在東晉前期,南方人口大約1000萬,北方大約1300萬;到了中期,北方南方人口1200多萬,北方1500多萬;東晉後期,南方人口1700萬,而北方只有1100多萬,南方人口超過了北方人口。總體而言,全國人口大約是2300—2800萬的位置,相比於西晉巔峰時期,下降了700萬到1200萬。

另外,說說少數民族數量。西晉時期,包括塞北在內的少數民族數量是475萬,十六國時期,大量的少數民族遷徙到內地。根據《中國人口通史》估計,十六國前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應該超過了400萬,也就是相當於當時北方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十六國中期,北方少數民族佔據北方總人口的40%,其中關中和關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佔據絕對優勢。後來北魏統一後,這些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