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

在我國曆史上的眾多開國皇帝中,要說到在位時間最短,可能非他莫屬了,他從建國到死前後只有半年時間,雖說時間很短,但是卻是給很英明的君主,可惜的是卻因為這兩件事而把自己的名聲盡毀。被後世所罵。

他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稱帝后改名為劉暠。劉知遠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長大後,面有特象,為當時人所咋異。雄武過人,勇猛善戰,事後唐明宗及後晉高祖時頗得戰功。在開運四年稱帝。

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

劉知遠本來稱帝后憑藉驅逐契丹的功勞,可以說有很大的希望成為千古英主,可惜因為做了這兩件讓人很難以接受的不齒之事,於是備受唾棄,也從此和 “英主”二字擦肩而過。我們來看看導致他名聲變臭的到底是哪兩件事?

劉知遠從小因身體差,所以生活很是清苦,不得已的他只好到一個姓李的大戶人家去當上門女婿,要知道在封建社會,這種女婿叫做贅婿,沒有什麼地位,還遭人詬病。劉知遠不甘心這樣混一輩子,他想要做一番大事業,於是就逃了出來。碰上自己的“貴人”石敬瑭。石敬瑭鎮守河東及密謀反叛期間,劉知遠作為其左膀右臂,為其鞏固權位和爭取天下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更是曾經還救過他一命,於是在石敬瑭稱帝后,劉知遠一路高升,成為藩鎮當中最有權勢的人物。

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

石敬瑭當了七年兒皇帝,於後晉天福七年死去。養子石重貴即位,是為後晉出帝,出帝繼位,對契丹採取敵對的姿態,導致兩國兵戎相見,劉知遠看見亂世來臨,心中的野心也越來越膨脹了,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調遣,作戰中逗留不進,另一方面也主動出擊一下。

後晉開運四年正月一日,契丹進犯京師,俘虜了後晉少帝石重貴北去,後晉滅亡。契丹佔據中原後,各地藩鎮因恐懼紛紛稱臣,其中便包括劉知遠。不過當劉知遠派出的使節王峻回返晉陽,向主公陳述契丹政治混亂的現狀,並斷定其一定不能久佔中原後,劉知遠才堅定稱帝之心。

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

不過蹊蹺的是,他這個皇帝“登基”後,沒有馬上改國號,但棄開運年號,而延用石敬瑭的年號,稱天福十二年 。接著,劉知遠下詔禁止為契丹括取錢帛;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眾;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於是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並贏得驅逐契丹出中原的好名聲。

契丹在中原人民抗擊下退出後,天福十三年六月劉知遠進入開封並建都,改名為暠,改國號為漢,改天福十三年為乾佑元年,蠲免賦稅,大赦天下,稱帝。至此,後漢王朝才正式建立,而劉知遠真正的皇帝生涯也由此開始。

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

劉知遠雖然當了皇帝,但是之前也只不過是別人手下的兵,所以有很多將領軍民不服 ,於是為了樹立威信,出身武夫的劉知遠不是採取仁義善德,而是以暴制暴,採取以殺來立威,堵住天下之人的不服。於是在攻佔開封后不久,便把投降的1500名契丹士兵全部斬殺,不留一個活口。此其一。

其二劉知遠攻擊鄴都之時,因久攻不下於是就對守將張璉採取誘降的策略,承諾保證張璉及其部下的生命安全。可是在入城後就把他們都給殺了,想象一個當權者竟背信棄義官,怎不讓天下寒心。還有誰會相信他呢?有這樣國君的王朝能不滅亡嗎?

最“短命”的開國皇帝,本應成為千古明君,卻因兩件事而名聲變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