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河南開封的察哈爾蒙古族

移居河南開封的察哈爾蒙古族

康熙十四年(1675年)五月,原來隸屬於蒙古八旗都統管轄的八旗察哈爾左翼四旗兵,由宣府調往大同的途中譁變,欲跟隨布林尼王(北元末代大汗林丹汗嫡孫)起事,但未能與布林尼軍會合。旋即被康熙帝召回,並未加治罪。察隨後赴河南府駐防贖罪。

當時赴河南駐防的左翼四旗察哈爾兵和家眷共有2000多人。據清朝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的河南府在洛陽,省治在開封。經查,清代河南府洛陽從無八旗蒙古駐軍,其他地方也無蒙古八旗常駐軍隊,只有在省治開封卻有滿洲、蒙古八旗兵駐防。清史資料中也未發現由康熙帝派往河南府駐防的這部分察哈爾左翼四旗兵被改派他處的記載。據此推斷,駐防開封的八旗軍中的蒙古族人似為當年奉旨赴河南駐防的左翼四旗察哈爾兵,他們沒有去河南府洛陽,而是留在了河南省治開封駐防。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在開封城內原八旗軍的駐防地,始建一座特殊的城內之城——裡城,稱旗營。後來由於隨軍眷屬也遷入定居,人們亦稱滿洲城。裡城位於開封城內的西北隅,在龍亭以北,城牆以裡,東起臨水宮(今28中學),西抵文昌后街,南到體育場門前東西馬路,北達城牆,面積0。8平方公里。

開封旗營的最高官職是城守尉,名為佐領(俗稱老大)。開封裡城滿蒙旗軍的供給,全由清王朝撥給糧食。開封裡城的滿、蒙旗人,可以參加每逢子、午、卯、酉年舉行的科考。旗人參加科考,無論童試(考秀才)或鄉試(考舉人)均例有優待,因此旗人進學、中舉都較漢人容易。裡城蒙古族旗人透過科考,也出現了不少名人,曾任穆宗(同治)皇帝老師的倭仁(蒙古正紅旗人)就是從開封裡城走出來的哲學家和詩人。

開封城內的旗營有1000名旗軍(步甲除外)帶有近4000名眷屬,因而也有相應的行政、民事、刑事管理機構。

馮玉祥的部隊進駐開封以後,以搜查槍支彈藥為名,搜查了旗營及滿、蒙旗人住地。接著,馮玉祥任河南督軍,將旗人趕出了裡城。由於旗人多年來依靠餉銀為生,不會做工,更不會種地,不到一年時間,大部分滿、蒙旗人除鄭州留有300人外,其餘又都陸續回到了開封,在旗營舊址東半部搭起窩棚定居。他們的生活依靠刮鹽土、熬硝鹼、熬鹽、賣煤土為生,生活較前一落千丈,極為困難。1924年,開封滿族人翟炳志(東南大學教授)從南京回到開封,以滿、蒙旗人的名義向政府和社會呼籲救濟,政府和各公益事業團體捐助了一批錢財,新蓋了100多間房,即今日之裡城大院。但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滿、蒙旗人的生活問題。他們絕大多數仍然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困生活。一直到開封解放,情況才有了改變,並逐步走上了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道路。

(文:李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