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導語: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很多貧窮的家族要是興盛的時候是很快的,只要有一個孩子考中進士,當了大官,整個家族都會跟著沾光。而許多聲勢顯赫的大富大貴之家,到敗家時也是“忽喇喇如大廈傾”。正如人們在總結國家興亡時候所說的那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民間常用的一句話就是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還有“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前面那句我們已經很熟悉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後面這句吧。

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說一個家族沒有興盛,那是因為興盛家族的子孫還沒有出生。歷史上的很多人也證明了這句話,劉邦家裡世為農,到劉邦建立了大漢朝,劉氏一族封王的封王,百官的百官。還有大家都聽過《岳陽樓記》裡面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作者就是宋朝一代名臣范仲淹。范仲淹出身貧寒,幼年喪父,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生活清貧無比,於是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找完各吃兩塊,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刻苦,終於考中進士,身居高位。在范仲淹死後,其家族興旺八百年,出了80個狀元,400個進士。由此可見,一個足夠的優秀的子孫是能夠興盛整個家族的。

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圖片來源於網路

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

這句話的意思剛好了上一句相反,是說不要覺得一個家族現在興盛了,就意味著以後還會是這樣,那是因為敗家子還沒有長大呢。在歷史上有多少朝代剛剛建立的時候是多麼的興盛,一代又一代的子孫是如何的爭氣,但是最後還是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每一代末代的帝王總會背上敗家子的罵名。秦朝剛開始只不過是一個給周天子在關山牧場放馬的小國,因為餵馬喂得好,被周王封為附庸。西戎攻打周朝,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秦王嬴政即位,十年時間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天下,隨即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從第一代秦人到秦始皇近千年的歷史,歷經殷商、周、春秋戰國,才建立了秦國,嬴政自稱秦始皇,希望秦朝能傳千世萬世。可是秦歷二世而亡。始皇帝雄韜偉略,千古一帝,然則萬萬想不到這百年祖宗基業會葬送在自己兒子手中。

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小編有話說:孟子曾經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說,一個品行高尚、能力出眾的君子,辛辛苦苦創下基業,恩澤幾代人也就消耗殆盡了。富貴來之不易,但是在消失的時候卻去得很快。古語有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要想治理一個國家,首先要能治理好一個家庭,富貴的環境有好的一面,但也有不利於保持富貴的一面,飽暖思淫慾,所以富足很容易生出敗家子,把富足葬送掉。但是難道就真的富不過三代嗎?難道這個命運輪迴的魔咒就逃不開嗎?其實也不是,你看上面我們說的范仲淹家族不是一直興旺了八百多年嗎,我們就來看看范仲淹教育後代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范仲淹因為早年生活貧困,所以就算是當了宰相時候,生活也是十分的節儉,並且很關注後輩的教育,蘇州有一個著名的風水寶地——南園,很多人勸范仲淹把南園買下來做住宅,這樣有利於後代做大官,但是范仲淹覺得一家人發達富貴範圍太小了,買下了南園卻辦起了私塾,讓蘇州的孩童都能來上學,培養了不少人才。在范仲淹去世後,他的四個兒子都在朝做大官,並且道德高尚,遵守父親舍財濟世的品格,由此可見能夠保持一個家族興盛的秘訣無非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俗語:"莫言家未興,興家子未生",還有一句,這個現象古今皆有

縱觀歷史,范仲淹的範氏、山西的裴氏、山東的王氏,張廷玉的張氏、曾國藩的曾氏家族,都是名門望族,至今尤盛,這些家族都是如何能延續千百年而不衰落,主要還是一個家風的問題,明白這個的家族,讓家裡的子孫都能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家風的薰陶,並且世代相傳,不忘老祖宗的遺訓,那麼家族的福德就是在做加法,家族也會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