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的動盪,大漢初年的亂局,權力與財富的跌宕起伏

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諸子百家的動盪,大漢初年的亂局,權力與財富的跌宕起伏

劉邦出身農家,為何農家在後來的漢朝卻沒有形成更強宗派,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孟子當年就罵過農家的始祖許行,說是“南蠻舌之人”。在更早的時期裡,諸如儒家與農家、兵家與縱橫家之間都有過類似的爭辯之事。農家人崇尚勤儉節約,常常穿著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為生,跟兵家、儒家、縱橫家相比的話,農家人更接近於貧苦群眾。劉邦出身於此,對群眾疾苦非常清楚,政治主見更偏向於兵家的項羽則更重視貴族利益,這是秦漢之際劉邦與項羽對抗的優劣勢。

農家提倡賢者與民並耕而食,歷經數百年戰亂的百姓,更容易接受農家的理念。劉邦對這種格局認識深刻,後來更多推崇的就是與民休息,讓天下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行耕種之事。史書中說劉邦不事生產,卻又說劉邦出身農家,這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劉邦比陳勝吳廣起義更早,最早跟隨劉邦的就是農民。後來建立漢朝以後,劉邦最早推行的就是解除士兵們的徭役,搞的是重農抑商的那套政策,這似乎就成為後來人說劉邦是農家的根源。

諸子百家的動盪,大漢初年的亂局,權力與財富的跌宕起伏

秦漢之間的那一批人物,他們身處的環境已不同以往。經歷了數百年混亂的百姓突然發現,國家居然也可以在秦朝這樣大一統的時代裡存在,尤其是當年諸子百家的門徒們,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產生崩潰式的瓦解,原來當年努力爭搶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其他宗派的共識,即是誰能成為秦始皇一樣的人物,誰才能夠真正的掌控時代,因此後來臣服項羽的戰將們可以選擇附庸劉邦,同樣在劉邦建立漢朝而後,這些人也能在封地反叛,盧綰張耳能反,韓信英布也能反。

每一個身處秦漢之際的人都會有一種巨大的危機感,但是隻有那些真正從來就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宗派,才會擁有更多生存的空間,儒家的祖師爺孔子老先生在的時候就是在東奔西走,兵家的人則始終處於戰爭之中,農家之人脫胎於貧苦群眾,對於疾苦更是有所體會,居安思危的理念貫穿於始終,至於道家本來就是無所謂的,墨家整天鼓搗工具,還有法家此時面臨大秦衰敗,也處調整之中。

諸子百家的動盪,大漢初年的亂局,權力與財富的跌宕起伏

這些宗派之人正在重新梳理理念,為迎接新的時代做著思想上的準備,對於爭奪天下或許主動性不夠,顯而易見的是,他們有點跟不上節奏。在劉邦的身邊,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人似乎是兵家,張良,蕭何等即為儒家,當年活躍的諸子百家,奇怪的是這個時期只剩下了兵家和儒家,而道家、墨家、縱橫家、法家這個時期似乎聲音漸微,彷彿完全都融入各家各派。

在時代的快速更替變化中,在權力和財富的交替轉換下,他們被歷史反覆教育,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劉邦建立大漢朝初期的動盪之局,或許跟諸子百家的思想動盪有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