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地位較高的諸侯國到東周卻幾乎全都毫無建樹!

東周時期分為春秋和戰國,這段時間內列國之間互相征戰不休,為了爭霸、統一、自保採取各種各樣的手段。不過從這些諸侯國們的爵位和封地來看,崛起的這些國家往往爵位和封地並不算高,真正爵位高、封地廣的國家到了東周時期卻幾乎全無建樹。

如果

以爵位高低為準,周王朝爵位最高等級為“公”,而西周公爵國有西虢國和宋國等等。

但在周王國體系下,宋人為“客”,所以被周人稱為“三恪”之一,其親近程度肯定不如齊、衛、魯等等重要的諸侯國。按分封制限制,“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者,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也就是說,諸侯國的土地,最大都不能超過一百里。可齊國的理論土地範圍卻是:“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方圓大概有五百里了。衛、魯兩國,史料也稱:“封伯禽、康叔於魯、衛,地各四百里。”

因此,從封地面積來看,齊、衛、魯才是西周地位最高的諸侯國,雖然這三國的爵位僅僅是侯。

以爵位最高的諸侯國,有西虢國、宋國等等;以封地最大,則有齊國、魯國、衛國等等。

從這個名單來看,除了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戰國七雄之一之外,其他的國家都是“泯然眾人矣”。

這是什麼原因呢?可以逐個來分析一下。

西周地位較高的諸侯國到東周卻幾乎全都毫無建樹!

宋國是殷商遺族的唯一諸侯國,為商紂王庶兄微子啟的封國。傳說在武王伐紂前,就專門派召公與微子聯絡,向他承諾:“

世為長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渚。

”因此,宋國被封為公爵國,就是周人兌現承諾的表現。在西周初,雖然商人戰敗,但宋人卻被周人當作客人對待,地位尊崇。

宋國公室甚至還保留著天子之樂,這在各諸侯國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進入春秋後,宋人拘於禮法、其公室只求自保,根本沒有參與爭霸的雄心,導致宋國在春秋初期的那段動盪不安的歲月裡,錯過了最佳發展壯大的時機。

宋殤公為防止堂兄弟宋莊公的回國,不惜與鄭國大戰十年,卻屢戰屢敗,不但極大地消耗了宋國國力,還造成了宋國與周邊強大的鄭國、魯國、齊國之間矛盾重重。等宋襄公意識到可以爭霸江湖時,更加強大的楚國陡然崛起,給了宋國當頭一棒!自此以後,宋國內部公族崛起,對公室形成了極大的掣肘,致使宋國再也沒能有起色了。

其次,再來說說西虢國

西虢國為虢叔的封國,為公爵國,始封地在陝西寶雞。

西周時,西虢公長期擔任王室要職,要麼位列三公,要麼擔任王室執政卿,所以西虢國在西周時地位極高。

周幽王七年(

前775年

,西虢公滅了焦國,大約在這前後,西虢國就從陝西搬遷至焦國舊地。

然而,西虢國的地位高,是因為依附於王室,王室一旦衰敗,西虢國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

進入春秋後,剛剛東遷不久的東周王室一度重視西虢國,數次提拔重用西虢公為王室執政卿。這也使得西虢公看不清形勢,狂妄自大起來。

西周地位較高的諸侯國到東周卻幾乎全都毫無建樹!

齊桓公稱霸江湖時期,西虢國從未參加過諸侯會盟;晉獻公清洗國內公族勢力之時,西虢公居然數次進攻晉國,支援晉獻公的政治敵人。西虢公如此狂妄自大,對內卻橫徵暴斂、信奉鬼神。最終,天怒人怨的西虢國在晉國兩次“假道伐虢”計策下被滅國,西虢公逃亡到了周王室以避禍。衛國所佔據的是殷商舊地,統治地大多是商人遺民

在從西周到東周轉換的過程中,衛國出現了一位聲望極高的國君,衛武公。但衛武公的生平事蹟是個謎團:《史記》稱“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他的功勞體現在哪?周幽王都被殺了,他的功勞又如何體現?極為可能的猜想是,當週幽王被殺後,中原諸侯立攜王與周平王對抗,衛武公在支援攜王的過程中功勞甚大,阻止了戎人衝出渭河平原、向崤山以東滲透的企圖。然而,由於史料的缺乏,這一猜想是不是史實不得而知。

無論衛武公如何受人推崇,到了他的孫子輩時,衛國就突然走向了沒落。首先是衛桓公被州籲所殺,其後州籲又被大臣石碏套路,騙到陳國被殺。石碏所立的衛宣公又是一位荒淫無道的昏君,不但強娶兒媳宣姜為妻,更荒唐地殺死了兩個兒子。

從此後,在宣姜的影響下,衛國就逐漸被齊國所控制,失去了自主發展的動力。

周惠王十七年(

前660年

,多年都沒有發展的衛國,在被晉國驅趕而東下太行的赤狄人所滅。雖然不到一年後,衛國又得以在黃河東岸重新建國,但再也無法恢復西周時期的榮光。最後,再來看看魯國

進入春秋後,魯國首位國君是魯惠公。魯惠公在春秋初期的執政情況如何,因為史料缺乏,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認的事實,就是在周平王東遷成功後,魯國並沒有立刻承認周王室的合法存在。為此,魯國曾經與周平王的支持者鄭國在狐壤打過一戰,結果魯國戰敗,魯隱公還因此被鄭人俘虜。到了魯惠公晚年,他又做了一件見不得人,強娶兒媳仲子為妻,生下了兒子魯桓公。

西周地位較高的諸侯國到東周卻幾乎全都毫無建樹!

此事對魯國的影響,人們在三十多年後才覺察出來。

魯惠公死後,因為魯桓公年齡太小,魯人讓其庶長子魯隱公代為攝政。在魯隱公執政的十一年時間裡,魯國雖然沒有突破性的大發展,但也能在鄭、齊、衛、宋等等大國之間遊刃有餘,利用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衝突頻頻得利。然而,

周桓王八年(

前712年

,魯桓公在公子翬的慫恿下殺死了魯隱公後,魯國的前景頓時急轉直下。

魯桓公繼位後不久,為穩固自身地位,就與齊國聯姻,娶了齊僖公之女文姜為妻。這成了魯國災難的開始:因為齊僖公成了魯桓公岳父,頻頻利用這層身份向魯國施壓,逼迫魯國為了齊國利益作出讓步。齊僖公死後,齊襄公上臺,他更是與妹妹文姜一起殺死了魯桓公,控制了魯國朝政。直到齊桓公稱霸前期,文姜對於魯國政局的影響仍然隱隱可現。

總而言之,魯隱公死後,經過齊僖公、齊襄公、齊桓公三代國君對魯國的壓制,魯國從此徹底失去了與列強爭霸的機會,淪落成了二流諸侯國。

西周地位較高的諸侯國到東周卻幾乎全都毫無建樹!

以上這四個諸侯國,在西周時都是最為重要的諸侯國之一,但進入春秋後紛紛走向了衰落,西虢國甚至到春秋早期就已滅國。

從客觀上的共同點來說,在地緣政治上這些諸侯國都在當時政治經濟的中心地區,周邊強國林立、競爭壓力大,導致這些諸侯國難得有大的發展。從這四個諸侯國內部本身的因素來看,導致他們衰落的根本原因其實都一樣:公室普遍腐化墮落、因循守舊,不肯、不願、也不想去發起變革,來適應“禮崩樂壞”的叢林法則新時代,最終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