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談起美髯公,最為著名的自然就是武聖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而其坐下良駒赤兔,更是日行千里。名將,良駒,關羽的忠義更是千古傳誦。

但是騎白馬的並不一定就是唐僧,騎良駒著美髯的也不一定就是關羽。

而五代十國時期,就有這樣一位君主——北漢劉崇——騎著黃騮馬,面著美髯,同在戰場,卻是慌不擇路,悻悻而逃。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黃騮馬,一匹來自契丹的千里良駒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說起這匹黃騮馬,來頭可不是一般。這匹良駒乃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愛馬。作為草原遊牧民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首領,統一各部,長期對中原王朝虎視眈眈,在後晉兒皇帝石敬瑭時期,更是佔據了幽雲十六州。

而劉崇能夠得到此良駒,自然是向石敬瑭前輩學習的結果。

在951年建立北漢之後,其諂媚於契丹,向契丹稱侄皇帝。可謂是丟盡了劉氏之顏面。

遣通事舍人李鋋間行使於契丹。契丹永康王兀欲與旻約為父子之國,旻乃遣宰相鄭珙致書兀欲,稱侄皇帝,以叔父事之而已。兀欲遣燕王述軋、政事令高勳以冊尊旻為大漢神武皇帝,並冊旻妻為皇后……然兀欲聞旻自立,頗幸中國多故,乃遣其貴臣述軋、高勳以自愛黃騮、九龍十二稻玉帶報聘。《新五代史卷七十》

作為北漢與契丹(遼)的“友好使者”,黃騮馬也就到了北漢劉崇座下。

食祿三品,封號“自在將軍”

如果說一個人能有此待遇,我們不會側目,畢竟能人異士眾多,並非不能及。

但要說這是一匹馬的待遇,您會信嗎?

而這就是黃騮馬的封敕。

市井無賴,卻有個好哥哥

劉崇,既然是一個市井無賴,又是怎樣發跡的呢?

史載其“少無賴,嗜酒好博,嘗黥為卒”。作為一個典型的嗜酒嗜賭之徒,又能靠什麼生計?

只得入伍從軍。

941年,其兄劉知遠升任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便任命其做河東步軍都指揮。

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建都開封。他又被任命為北京(今太原)留守。

所以說,能夠建立北漢,多是其長兄後漢高祖劉知遠的提攜之情。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昏聵無能,剛愎自用

948年,大哥劉知遠溘然離世,侄子劉承佑繼位。而此時的大權都在後周太祖郭威手中,劉崇又向與其不和。危機在側,好在他聽從了謀士鄭珙的計謀,停止上交賦稅,招兵買馬,圖謀帶舉。

但當郭威舉事,隱帝被弒他卻中了郭威的離間之計。皇權的誘惑,又是生逢亂世,郭威更已佔據京畿之地,到手的權力,又怎麼會是幾句閒言碎語便能輕易拱手相讓的呢?

郭威假意立劉崇之子劉贇為帝,並派遣馮道前去迎接,面對謀士李驤的勸諫“郭公舉兵犯順,其勢不能為漢臣,必不為劉氏立後。”他卻相信了自己的宿敵郭威的鬼話““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幸公無以我為疑。”我兒子要當皇帝了,今後我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反手就將李驤夫妻在菜市口殺害。

昏聵至極,也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當郭威病逝,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他卻固執的認為報仇時機已到,便向契丹借兵,率領大軍攻伐後周。

他近乎偏執的的認為柴榮小兒,新繼位,必然不能親征。他也更堅定的認為高平一戰定能報殺子之仇。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954年,雙方陳兵高平。契丹大將楊袞所部引領騎兵步兵六萬餘人,北漢張元徽三萬人。

而此時的後周軍隊不過爾爾。

劉崇見後周軍隊較少,便輕敵突進,楊袞提醒他要謹慎,他卻撫著自己的美髯輕蔑的說道:“機不可失,不要亂說,且看我如何退敵!”楊袞氣得將軍隊帶到一邊觀戰。

劉崇命令東邊的張元徽出擊,大臣王得中勸他說:“現在南風很大,對我軍不利,應暫緩出兵。”

劉崇張嘴罵道:“你個老東西,別喪我士氣!”

劉崇下令出擊,張元徽先取得勝利,俘獲後周幾千降卒,柴榮見狀親率趙匡胤等將領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結果劉崇的軍隊被打得大敗。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楊袞在一邊見後周軍隊氣盛,更恨劉崇無禮對待他,就坐視劉崇戰敗,自己帶著軍隊回北方了。

劉崇見大勢已去,便拼命逃竄,如驚弓之鳥一般不敢有絲毫懈怠,幸好黃騮馬日行千里馱著劉崇逃回太原。

為了感激黃騮馬的救命之恩,他便給黃騮馬裝飾上金銀,專門修建馬廄,吃上更是吃三品官員的飯食,更是封它為“自在將軍”。

旻歸,為黃騮治廄,飾以金銀,食以三品料,號“自在將軍”。《新五代史卷七十》

騎千里黃騮良駒 面著美髯 形似關羽 卻是無賴人物——北漢劉崇!

柴榮在高平大敗北漢後,更是率兵圍困太原,得虧契丹增援,天降大雨,柴榮所部才撤退。

而劉崇則因為恐懼,害怕而得了心病,轉年便病死了。

史臣曰:劉崇以亡國之餘,竊偽王之號,多見其不知量也。今元惡雖斃,遣孽尚存,勢蹙民殘,不亡何待!

小編語:五代亂世,我們不論所謂正統,單論人品、品行。歷數各個割據政權的上至國主,下至將軍等諸多人物,多是起於微末,有殺豬宰牛之輩,無賴橫行之徒,販鹽盜掘之類,但論其得失,卻又有很顯見的評判準則——勝於人心,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後漢之亡,劉崇之死便是明證。

(圖片均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必刪)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