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劇照

根據《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中的記載:“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李世民的所有兒子中,吳王李恪和濮王李泰最為賢明,但李世民選擇的太子卻不是以上的這兩位,而是他和長孫皇后所生的小兒子李治。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吳王李恪的生平。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楊妃,史書中只記載是隋煬帝之女,其它的比如名諱及生卒年皆不詳。可見並不是隋煬帝所寵愛的女兒,地位應該不高,連封號都沒有。但李恪有兩朝血統的事實是無可爭辯的,李世民登基之後封他為漢王,第二年改封蜀王。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劇照

貞觀十七年(643年),在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濮王李泰被貶的情況下,李世民先是聽從長孫無忌的意見,改立小兒子李治為太子,但事後反悔,說道:“李治仁慈軟弱,我怕他不能很好的治理國家,而吳王李恪英果類我,我想改立他為太子,如何?”

可經過長孫無忌一番勸說後,又打消了念頭,這是李恪距離大唐儲君之位最接近的一次,可惜還是沒有成功。

那李世民是出於何種考慮,才會選擇小兒子李治作為太子的呢?

首先,李世民真正關心和寵愛的兒子只有三個人,那就是他和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嫡子:李承乾、李泰及李治,只有這三個嫡子才入他的法眼。其它的諸如吳王李恪等等的庶子,根本不在他的太子人選考慮範圍之內,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劇照

有大臣因為李承乾有腿疾而勸說李世民改立時,太宗回答道:“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明確告訴眾人,他不會因此廢立太子,還讓魏徵做太子太師,表明堅定不移的態度。

在李承乾謀反的事實坐實後,李世民為了保住他的性命而煞費苦心,朝堂上屢次暗示眾大臣,問他們太子謀反,該如何處理?謀反自古以來都是大罪,按律當誅,可沒人敢說這話。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出來,給了李世民一個臺階下,說:“陛下作為慈父,應該要留太子一命”。

李世民順水推舟,把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保住了他的性命,相對於另一名同樣是謀反的齊王李佑,李世民可是毫不猶豫直接賜死的。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劇照

因為李泰身材肥胖,行走不便,李世民怕他上朝辛苦,還特許他可以乘坐小轎子來上朝,太宗諸子,只有他有這個特權。甚至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結果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問一番。

李承乾被廢時,李世民本想立李泰為太子,但害怕“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並把李泰貶黜,讓他離開長安,其實是在保護他。

小兒子李治,更是與眾不同,因為長孫皇后在李治很小的時候就病故了,無人照顧的李治直接就被李世民接到自己身邊親自照料,這是極其罕見的行為,足見李世民對他的喜愛。李治從小就在李世民身邊長大,帝王家為何薄情,是因為父子二人長期分離,並無感情所致。

李世民為什麼會選擇仁懦的李治做太子,而不是諸子中最賢的李恪?

劇照

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為什麼要選擇李治,而不選李恪的原因,因為在李世民的心裡只有他的三個嫡子,而李恪就算再賢明,為了保護他的三個愛子,他也不會選擇李恪。

畢竟李治為皇帝,則李承乾。李泰皆可存,但李恪為皇帝,那麼李承乾、李泰、李治皆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