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穆公天天給子思送"鼎肉",子思卻認為魯穆公把自己當犬馬餵養

魯穆公天天給子思送"鼎肉",子思卻認為魯穆公把自己當犬馬餵養

魯穆公是魯國的第二十九任君主,這個時期的魯國深受三桓家族影響,國君的權力受到削弱,當年孔子擔任執政時就試圖幫助魯國國君擺脫三桓家族的控制,可惜的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孔子的這種作為給魯國的公族子弟們留下了好印象,即孔子門人至少是站在國君的身邊的,舉凡孔子門人大多受到魯穆公的歡迎。

由於孔子的人生經歷對子孫和門人們影響深遠,尤其是其周遊列國的事蹟,往往為後世所參照,即儒家門人大多喜歡遊歷列國。子思就曾經在衛國、齊國等國留下過身影。但事實上當年孔子在魯國受到高層排斥的陰影,始終縈繞在孔門學子們的內心深處,特別是與孔子有著至親關係的孔家子孫,對魯國沒有什麼好感。

當年孔子作為魯國人,並沒有在魯國成為朝堂之中的重臣,其身邊的徒弟們在魯國也少有建功立業的身影。反而是連孔子本人也在魯國不受待見,孔門學子也分別到了魏、齊、宋、衛等國。因此當魯穆公找到子思諮以國事的時候,作為孔子孫子的子思,對魯穆公的態度就值得關注。

魯穆公天天給子思送"鼎肉",子思卻認為魯穆公把自己當犬馬餵養

魯穆公在魯國曆代國君中,是一位較有作為的君主,在即位而後就大力的削弱三桓勢力,不斷加強國君的權力。魯穆公想要在國內推行改革,努力實踐自我的理想,就極度的需要各種人才。當時的國際局勢風雲詭譎,在子思的晚年時期韓趙魏已經完成瓜分晉國,而魯國北方的姜齊國在田氏家族的陰謀中也已搖搖欲墜,而魯國更是有三桓家族,這對魯穆公而言絕對是一種巨大威脅。

任何一個封國都不願重蹈晉國和齊國的覆轍,況且是作為周公家族的封國魯國,絕對不允許出現卿大夫顛覆正統姬姓家族封國的事件。魯穆公顯然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中出現,魯國要徹底改變三桓家族的權力壟斷,就非常需要扶持新的權力團隊來對抗三桓,而新興的卿大伕力量顯然就是最好選擇。

當時的卿大夫階層,最多的來源就是各門學派的人才們,除了孔子門人,魯穆公還特別允許墨家子弟在魯國開宗立派和授徒講學,魯穆公時代的魯國的氛圍可謂是相當開放的,即便是孔門中曾參的兒子、子張的兒子,以及孔門的學子如公儀休、吳起等人,也都成為魯國朝堂和軍隊中的臣子們。那麼,子思是如何對待魯穆公的呢?

魯穆公天天給子思送"鼎肉",子思卻認為魯穆公把自己當犬馬餵養

魯穆公既然對孔門的曾參、子張都如此重視,對孔子的孫子子思當然更會有不同的待遇。典籍中就有過記載,說是魯穆公為了把子思留在魯國,曾經不斷的派人為子思送去“鼎肉”。那麼是什麼是“鼎肉”呢,就是用放在銅鼎中的肉。要知道在周人的思維中,“鼎”這個東西是有權力象徵意義的,魯穆公顯然可能希望讓子思成為魯國的輔政大臣。

子思對魯穆公的盛情並不是很認同,《孟子》裡有:“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這就是說,子思認為魯穆公把自己當犬馬餵養,以為是送了“鼎肉”自己就會成為魯穆公的附庸之臣,不是把自己當成真正的賢人。子思不反對魯穆公,也不否定支援魯國的強大,但子思不會因為魯穆公的任何好意就進入魯國朝堂。所謂“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子思的觀點。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