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眾所周知,西遊記裡面大多數劫難都是天上的神仙刻意安排的。

但是在取經路的開端,卻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袁守誠究竟是何許人也?

唐王在地府究竟經歷了什麼?

唐僧取經,為何並非完全出於心甘情願?

今天,將為你揭曉答案。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袁守誠在原著中的設定,是當朝有名的玄學家袁天罡的叔父,著名的《推背圖》就是由袁天罡推算而來。

雖然不是居於廟堂之上,但是身處市井的袁守誠的能力,卻並不亞於袁天罡,甚至可以說比袁天罡的能力更強。

在涇河龍王聽到蝦兵蟹將道聽途說的話之後,他立馬被氣的七竅生煙。

為了涇河的水族得以生存,他單槍匹馬來找袁守誠算賬。

原本以為自己是司雨大龍神可以為所欲為,結果他更改時辰和點數的事,很快就被玉帝知道了。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他找到了袁守誠求助,於是聽他安排,夜間給唐王託夢,這才有了《西遊記》有名的一幕——魏徵夢斬涇河龍王。

然而,在涇河龍王死後,樹倒猢猻散,他的妻兒被西海龍王接走;而作為整個事件推手的袁守誠,卻從此消失,再也沒在原著中出現。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袁守誠究竟去了哪裡?他的真正身份是啥?

其實,他背後的身份,很可能是菩提祖師的徒子徒孫。

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傳授道法的時候,曾經問過他要學什麼道法,孫悟空一直唸叨要學長生不老的法術,其他的統統不要,氣的菩提祖師揚長而去。

在菩提祖師給孫悟空推薦的道法中,就有一門“術”字門中之道,主要是靠推算得知兇吉的方法。

菩提祖師曾說,道家共有360傍門,傍門皆有正果。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學的好,算命天下無敵。

加上袁守誠本來就是修道之人,在見到涇河龍王的第一面就得知了其真面目。

所以我們不難推測,袁守誠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菩提祖師的徒子徒孫。

之所以在涇河龍王死後歸隱,其實就是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功成身退了。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自從涇河龍王死後,龍魂就在皇宮裡面夜夜啼哭,最後還把皇帝告到了閻王那裡。

閻王無可奈何,只能下令將唐王勾魂去了地府。

在那裡,唐王見到了判官崔珪,崔珪帶他去見閻王的時候,順便還帶他去遊了一圈地府。

唐王枉死的兄弟看到他之後,立馬衝上去想要幹架,唐王可嚇的不輕。

後來他跟閻王們交代了事情前因後果之後,這才被放回了陽間。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為了還陽,他承諾過閻王會給他們送去新鮮的花果當做禮物,於是,他派遣了一個百姓,在其自殺後將瓜果送去了陰間。

誰知,百姓還魂之後告訴他,他在地府啥都沒看到,只見到了閻王門;而作為君王的他,卻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線,還去了鬼門關,閻羅殿,背陰山……

然而,這卻不是天子與布衣的區別對待。

而是閻王們給唐王的警告:如果你不信守承諾,不做好事,我分分鐘讓你真正的走一次鬼門關。雖然崔珪給你加了二十年陽壽,但是作為陰間大王,我們可以隨時收回多餘的陽壽。

從此之後,唐王便開啟了做好事模式。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先是全國尋找高僧,最後欽定了從小修佛的唐僧。

大唐這麼多人,為何偏偏選擇唐僧?

這就要說說唐僧的後臺。

他前世是佛祖座下二弟子,天界上赫赫有名的金蟬子。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下界渡劫的時候,託生在了官宦之家,結果父親被強盜所殺,母親還被人搶了。

從此,這個強盜就開始偽裝成了陳光蕊的模樣,做起了唐朝的官吏。

但是唐僧的外公,在朝廷確實非常有名的人,他就是唐朝的開國元勳,跟著唐王打天下的唐朝二十四功臣——殷開山。

都說肥水不流外人田,無論唐僧的修為,還是他家人在朝中的地位,似乎唐朝聖僧的位置都必然是他的囊中之物。

因此,唐僧才會在唐王的幫助下,成了舉國聞名的聖僧,經常開壇講座。

《西遊記》未拍攝的細節,唐僧取經的背後,與唐王地府之遊有關

這時,碰巧觀音菩薩奉佛祖法旨,來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

她立馬將錦襴袈裟和錫杖獻給唐王,唐王得了此二寶,當即就將其送給了唐僧當禮物。

受了唐王恩惠,唐僧騎虎難下,聽說需要找人上西天取經,作為大唐第一聖僧,他自然不敢說個不字。

所以他才會在臨行之前,給他的徒弟吐露心事:“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

由此,我們不難分析,唐僧取經其實並不是正兒八經為了大乘佛法而去。

從民族的角度分析,是受了唐王恩惠,為民族盡忠罷了。

在《西遊記》中,你們還想聽哪方面的情節分析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