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讀史知今,廣西各地歷史解說,少為人知的地方誌歷史,歡迎關注!

在古代科舉中,各朝各代有據可查的屬現在廣西區域文武狀元有十一個,文科十個,武科一個。

狀元嘛,無論怎麼說,在教育制度中,自然都是人之龍鳳之類的佼佼都了。都知道,現代讀書人,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可以說是從幼兒園到大學,經歷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也就是初考,中考,高考,才能算完成一個重要的人生讀書經歷。當然,再往上的研究生,碩士,博士那就另當別論了。

在這些大考小考中,每年的六月高考,總能聽到一個詞:狀元。什麼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省狀元之類,反正都是在各地條件下的高考第一名。這個狀元,就是類比,泛比了,是一種象徵的說法,象徵的稱呼了,要是放在古代,狀元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像古代廣西的這些狀元,都要經歷一些什麼樣的文化教育,考試過程,才能頂上這狀元的名號呢?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這就要了解那個時代的科舉制度了。

科舉制度,主要是指是隋唐以後幾代文化教育,朝廷選拔官吏的重要制度。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現代的九年義務,十二年教育制度,和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甚至是有一定的借鑑,或者說是發展。總的來說,都是為了培養適應時代,為了培養齊方方面面發展需要的人才所實行的教育制度。

從蒙學到最後登上狀元寶馬,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呢?

首先要進學堂接受教育,之後才能走科舉第一步——童試,童試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教育過程,這時期的學子叫童生。除了自身的努力學習,還得要家裡條件允許,畢竟古代生產力低下,很多事情都是要勞力完成,家裡富餘,供一個讀書人還可以,但真正的寒門子弟,要付出的努力與艱辛就更多的。

童試是一個不短的過程,有三次考試過程,即縣試,府試,院試。不過,要是通過了童試三考成為秀才,那待遇可就不一樣了。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院試之後,也就是童試結束,透過的學子就被稱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算是獲得功名的,不管貧富,反正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遇官司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不管如何,生活再苦,那也減輕了一些社會義務和責任了。

秀才中也是分等級的,一等稱“廩生”,官府按月發糧食;二等稱“增生”,不發糧食;三等稱“附生”。有了這生員身份,也就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了。

在很多地方誌中,關於這些名稱的,還有很多說法,如庠生,其實也是秀才,生員的一個別稱,古代把縣級學校稱為庠,邑庠,在裡面的讀書人也就可以統稱為庠生,邑庠生,叫法再多,也都歸為秀才一級。

這些秀才有資格參加由省主考的考試,也叫鄉試。是全省各地的秀才都集中到省城統一考試,算是正式的初級取仕試了。鄉試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按十二生肖),如果遇到某年有什麼國家慶典大事之類的,如這個皇帝登基,生個皇子,那個皇帝,太后生日等等,還會舉辦一次考試,算是普天同慶,這一年增加的科舉考試,俗稱恩科。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經過這鄉試,透過的都可以稱為舉人了,沒透過鄉試的秀才,很多也就成為了古代基層的文化教育者,傳播者了,要麼等下一輪考試,要麼回鄉做個私塾先生,要麼有機會到官府作個吏,也是縣衙的基層公職人員了,這就要看個人造化和個人生活環境了。

舉人的說法就多了,現在多是指明清以後在鄉試中試者。開始有排名了,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

像廣西兩位三元及第狀元,宋代馮京,清代陳繼昌,拿到的解元,就是他們中的第一元,就是這個省級第一名了。在千餘年科舉中,肯定有過很多屆鄉試,在廣西,得到解元名頭人的也應就有很多,但真正被被歷史記住,關注的也沒幾個。像在現在流傳的廣西各地地方誌中,被白紙黑字記下來的解元沒幾個,多是在《廣西通志》裡才能找到一些記錄。

當然,也並不是說考得省第一名解元就代表水平很高,科舉那麼多年,現在廣西範圍有多少次考試也就有多少位解元,但從解元走到狀元的,也就三人,剩下的在這過程中也就各有走向了。像其他七位文狀元,好像也沒有得到解元,只能說是當時科舉的佼佼者,最後成為狀元。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舉人身份有什麼福利呢?原則上是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同時,也就有資格參加次年在京城舉行的會試了。也正是這些福利,所以,就有古人感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了,這也是古代學子寒窗苦讀的動力之一了。

那有趣的問題來了。在很多小說,電影中都提到一些古代書生“進京趕考”的故事,像《聊齋》中都是“某某秀才進京趕考”,然後如何如何,較真的話,那就是書中的硬傷了。

因為在古代那種等級森嚴的時代,秀才身份只能參加鄉試,也就是進省城考試,他是不可能越級“進京趕考”,在道上遇上進京趕考的書生,那他們的身份必定是舉人,所以正確說法是“某某舉人進京趕考”。

當然,如果不去京城考試,舉人這身份,也是有一定保障了,有資格等著安排,有縣內官府有缺職時,可以在縣內或是調到省內各地當個教諭,教授之類,雖不能作正官,但做個縣令以下的吏,也算是一地名流了。運氣好了,直接當官也是有可能的,像在很多地方誌中,可以看到很多縣令就是由舉人擔任。這也是與當時環境所決定的。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進京趕考的舉人,就是參加中央統一的會試,算是國家級高階考試,可以說這就是決定個人仕途的重要考試了,會試由禮部主持,只能有舉人身份的學子參加。

會試透過,那身份就成為貢士了,沒透過的,榜上無名的,那就回去繼續等下一屆了。貢士的第一名,叫會元,像馮京,陳繼昌中的第二元,就是這個了。

取為貢士的這幫人,能做什麼呢?他們的官運基本穩了,只等著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了,從一定意義上說,貢士是進士,差別就是參加一次殿試,見一回皇帝,得到進士身份的最終證明。

殿試就是科舉制度中的終級考試了,所有貢士進宮見過皇帝后,無論最終考試什麼結果,什麼成績,這些人全部可以成為真正的進士,都可以直接授官,完成了讀書人最後的入仕理想,只是他們的進士身份分為三六九等。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所有參加者殿試的的人,按成績排名,分三甲公佈。

一甲榜三人,也就是第一,二,三名,也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狀元及第,探花及第,榜眼及第,這就是科舉中的讀書人的最高排名。就文狀元而言,千餘年間,考證出來的,也就500多人能得此稱號而已。

二甲榜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榜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別看這進士名字字眼相似,但待遇是有差別的,進一甲榜,二甲榜,三甲榜要走什麼程式,能當什麼官,什麼時候安排當官,是有講究的,畢竟成績單擺在那裡了。

這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制度,總之得到進士之名,也算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喜事了,可以在家門門頭上掛“進士”二字匾了。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當然,從唐到清的科舉制度,是在不停的變化,改革,每個時代環境不一樣,學子們也就有不同的科舉經歷。像廣西這十個文狀元,他們獲得讀書人的最高禮遇——狀元,那也只是個人仕途開端而己,他們的經歷如何,有什麼建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無論哪一次科舉,成為人之龍鳳的,也是數萬分之一,更多的讀書人,無論考到什麼等級,在那個時代,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作用。

往小了說,那就是他們各自的人生故事,好的,不好的,也就自家事了;往大了說,地方的文化傳承與傳播,地方歷史的記錄與解說,都和這些古代讀書人有關。同時,也正是這些古代文化人,為各地留下了很多重要的地方人文,才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文化故事。

如現在傳世的一本本地方誌,以及眾多的文字史籍,也正是各地各時代讀書人的參與記錄與編修,為後人瞭解地方歷史人文留下珍貴的文獻資料。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我在桂平,我是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

。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廣西人文:你家上幾代是不是柳州人?來,讀一讀再說!

廣西人文:宜州本地史書中記載的劉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

廣西人文:八桂中心,來人做賓,史說來賓縣的千年沿革

廣西人文:再說三融故事——一拆為二話融縣之融安縣長安鎮

廣西人文:歷史上的“布山懸案”——廣西第一古縣到底是哪裡

廣西人文:歷史上的“布山懸案”——布山是秦置,漢置還是南越置

廣西人文:魚生之城,茉莉之鄉,一根烏木定橫州·南寧橫州沿革

廣西人文:粵桂通衢古銅州——《北流縣誌》話北流

廣西人文:科舉進士哪家強,藤縣才子佳話多

廣西人文:淺聊地方姓氏文化之田西縣(現田林境)幾大姓氏的歷史

廣西人文:太平天國在桂平之五——天國盛衰轉折關鍵之北王韋昌輝

廣西人文:名噪一時的太平天國王侯是哪裡人?看看各縣誌如何記載

廣西曆史人文記錄與閱讀:廣西的山水,探索的歷史,精彩的地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