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我們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性格決定命運

”,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或是環境培養的結果,有些人性格外向,善於交友。有些人性格內斂,喜歡自省、讀書、學習。

不論是性格外向的人或是內向的人,只要堅持做自己,都能夠在不同的行業

發光發熱,成就自我。

但丁有句名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句話會被很多年輕人所喜愛,就是因為言語之中流露的,對於

個性和自我的尊重

不畏人言的灑脫

。但現實中好像不在乎別人言論的人,卻少之又少。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前段時間,網路走紅了一個北大才子,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為本身具備的才華和光環,卻是因為他做出的一個舉動

震驚世人

那是一個有著和煦微風的明媚的一天,天空

湛藍如洗

。福建莆田廣化寺,來了一位眉清目秀,

文質彬彬

的青年。他就是北大哲學系剛剛畢業的名校高材生,他來到寺廟不是為了請願,更不是為了燒香。

他想要進入佛門,

剃度為僧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看破紅塵,他的父母雙親難道看著兒子出家而不管不問嗎?

品學兼優尖子生

這得從他和佛教的淵源開始說起,這個選擇出家的北大才子名叫鄧文慶,出生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從小沒有什麼特殊經歷,更沒有遇到高僧

指點迷津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鄧文慶和我們平凡人一樣,正常的長大、讀書、識字學習,他一直

品學兼優

,性格內向安靜,是父母眼裡

懂事乖巧

的好孩子,也是老師眼中學習積極,聰明勤奮的好學生。

但人無完人,如果說到鄧文慶的缺點,恐怕令他的父母

搖頭嘆息

的也就只有一點,那就是鄧文慶性格太過獨立,

不愛與人交流,也就是我們說的有點孤僻。

鄧文慶讀書期間,幾乎沒有什麼好朋友,他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回到家中,關上房門,一頭

扎進書海之中

,苦讀各種書籍。在鄧文慶看來,跟別人相處是浪費時間,只有跟書籍為伴,才是讓他認識世界,看清自我的

最佳途徑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鄧文慶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所以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和反省,就連和父母溝通交流也是十分少的。所幸的是鄧文慶一直是班級中

名列前茅

的優等生,所以父母也就沒有過多考慮孩子未來的性格問題,認為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會跟別人正常交友、溝通的。

鄧文慶在高中時期,除了學好文化課和讀書之外,偶然當眾看了哲學的書籍,從此閉塞的大門猶如被萬丈光芒所照射,有了一種

醍醐灌頂

的感覺,對哲學開始產生濃厚興趣。

考入北大學哲學

鄧文慶沒有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在萬人過獨木橋的殘酷高考之中,鄧文慶以高分成為了全國著名院校:北京大學的一名學生。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北大是全國

首屈一指

的名校,當地考上的學生更加是

鳳毛麟角

,鄧文慶面對這樣的喜悅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奮,而是堅定的將自己的專業選擇為哲學系,這是自己一直以來的

心之所向。

面對兒子的選擇,父母雖沒有直接干涉,卻也

百思不解

,親戚同學更是無法理解鄧文慶的想法,因為哲學相對其他一些熱門專業來說,是比較小眾、冷門的學科,未來的就業之路也不是很平坦,但鄧文慶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

在進入大學之後,鄧文慶度過了一段能夠和同學們正常交流的時光,但卻是因為志同道合,原來北大有一個讀書社團。

名為“耕讀社”。這個社團參見的都是文藝青年,他們博覽群書,對很多事都有自己特殊的見解。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因為大家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所以鄧文慶慢慢的也打開了話匣子,和大家進行古今中外文化的探討,鄧文慶的父母得知後,為兒子感到開心,以為鄧文慶已經恢復了交流的正常,

敞開心扉

能夠融入社會。

此時的鄧文慶父母卻沒有想到,幾年後兒子會直接出了家。

鄧文慶跟佛法的結緣,其實最初都是來自哲學,讀過哲學的人應該知道,哲學的很多道理跟想法,和中國的“道家”“佛教”所倡導的文化不謀而合,

淵源很深

。所以鄧文慶便將哲學的重心放在了研究佛教文化上面。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畢業出家,父母跟隨入空門

鄧文慶始終認為自己不是一個俗世之中的人,

認為自己應當超脫於俗世,做一些更加有意義的事情。在大學四年將要結束的時候。

已經有些開悟的鄧文慶,沒有和大家一樣選擇找一個工作上班,或者戀愛結婚,而是徑直走進了廣化寺,決定出家為僧,在寺廟這樣清幽的環境之中,繼續探討

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鄧文慶始終瞞著父母,但最終還是讓父母知道了,當鄧文慶的父母連夜趕到廣化寺決定說服兒子的時候。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鄧文慶對父母開誠佈公地說出了自己多年來的想法。看到兒子堅定的眼神,父母知道木已成舟,說什麼都為時已晚。只能接受孩子的決定,搖搖頭,二位老人

便走向了下山的道路。

鄧文慶對佛法十分執著,多年苦讀,讓他對於佛法有著自己的參悟和理解,自己更是積極去到北京的各種寺廟進行學習,和同道中人一同研習佛法。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鄧文慶認為佛法是自己熱愛的事業,更是值得自己終身學習和鑽研的,鄧文慶樂在其中,父母看到兒子的轉變,也慢慢的認同了他,在鄧文慶的

多番說教

之下,

父母也跟隨鄧文慶居住在佛門之中,不僅可以照顧兒子,還可以跟他一起學習佛學。

結語

很多人看到這裡,也許會說鄧文慶不夠孝順,也許會說鄧文慶太過任性、自私,但

人生始終是自己的

,只掌握在握住命運長線的那個人手中,誰也無法替他做出任何決定。

而如果每個人的命運全部一樣,都是讀書、工作、結婚生子,那這種

千篇一律的人生

是不是也太過雷同和無趣了。

北大碩士鄧文慶:畢業後剃度為僧,父母苦勸後,也隨他搬入寺廟

我們可以過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但對於思想境界已經超脫俗世的人,我們做不到感同身受,也應當做到尊重不同。

世上原本就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你我也一樣。尊重別人的不同吧,因為個性是每個人能夠成為自己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