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前言

中華流傳千年的文明最終濃縮,最終發揚光大,可能是透過書本,也可能是透過一個人的傳播,畢竟能夠扭轉乾坤的往往不是上天,而是一個人。

起因

范仲淹施行慶曆新政,對太學教育進行了改革。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范仲淹

結果

宋初三先生的觀點影響後世,為此理學也成為宋朝的主流思想,也影響了後世的思想。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理學 (北宋時期形成的哲學思想)

始末

1。

宋初三的發展

現如今電視中都會播放成團表演,人們都會組團出道,不過在中國宋朝的時候,也有人組團出道。

只不過和現在的明星不同,他們組團出道是為了發揚理學,弘揚自己的學習理念。

他們就是宋初三先生

分別是石介、胡瑗、孫復。

其中胡瑗多次參加科舉,但是悲催的是,

胡瑗參加科舉屢次不中

,這讓胡瑗有些心灰意冷,

於是決定回到蘇州舉辦學堂講學

雖然說胡瑗在科舉考試上運氣並不好,但是他在講學這方面,卻名聲遠揚,這讓很多人慕名而來,其中就有范仲淹。

范仲淹被貶謫到蘇州

正好聽說胡瑗的名聲

於是決定開辦郡學

並且決定邀請胡瑗

,而且為了表示誠意,范仲淹還讓自己的孩子認胡瑗為老師。

都說出門在外需要朋友的幫助、貴人的扶持。胡瑗能夠有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范仲淹。

在跟隨范仲淹講學的這段時間,胡瑗仔細研究儒家經典,

還把教學的內容細分成兩個板塊,一個是經義,一個是治事。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胡瑗

2。

明達體用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對於讀書人的輕蔑和詆譭。在大多數人眼中讀書人除了會讀書以外,其他的都不會,例如排兵打仗、種田等。

胡瑗也十分清楚讀書人的弱處,

所以胡瑗在傳授學問的時候

講的不僅僅是詩書禮儀,還有水利、軍事、行政等,希望他的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為此胡瑗在蘇州也算是名聲大噪,

隨後經過范仲淹的推薦,胡瑗進入太學和國子監

,胡瑗帶著自己的教學理念來到朝廷,他希望能夠培養出既有思想,又能幹的人。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國子監

這個想法一提出,宋初三先生的第二人孫復立馬認同,孫復和范仲淹是透過借錢才認識的,孫復一身才能,但是當時的他身無分文,而且也是屢次落榜。

後來經過別人的介紹 ,孫復認識了范仲淹,本來孫復是想著能夠借錢,結果在和范仲淹的交談中,

范仲淹發現孫復可謂是有才能的人

為此范仲淹有些惋惜,他認為孫復應該在朝廷上綻放光彩,而不是現在一分錢難倒他。

於是范仲淹決定把孫復留在應天書院

,經常和他討論《春秋》。

孫復和胡瑗也有同樣的想法,就是學以致用,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出來,不要像漢朝一樣,一字一句地都要研究半天,毫無用處。

後來范仲淹把孫復帶到京城

,在太學工作,

因此也結識了胡瑗

,兩個有才華的人一碰面,直道相見恨晚。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孫復

3。

慘遭嫉妒

在胡瑗和孫覆在太學工作的時候,

宋初三先生中第三人石介出現了

,他年紀小,資歷也小,

按理來說石介對比胡瑗和孫復小十多歲

,屬於晚輩。

但是石介算是後來者居上

,石介雖然年紀小,不過他對於儒學的研究也很透徹,

而且他也算是真正的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實踐當中

,為此石介在朝廷上也算是紅人。

可是樹大招風,石介的聰明招來別人的厭惡,他們一心想要扳倒石介,於是找到石介曾經寫過的文章,隨後讓人模仿他的筆記,重新寫了另一篇文章。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宋仁宗

而文章中的大致內容就是范仲淹等改革派決定廢黜現在的皇帝

,隨後重新立帝,這樣的事情被捅出去以後,

宋仁宗也充滿了懷疑

而當事人范仲淹為了自證清白,願意離開京城,

石介也因此被貶謫

不過石介在貶謫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沒想到他的政敵還不打算放過石介,甚至告訴皇帝石介並沒有死,他去了契丹,應該開棺驗屍。

宋仁宗深信不疑,於是立馬派人想要開棺,但是好在還有改革派的人阻攔,這才沒有讓石介死後還受到侮辱。

在公元1058年,胡瑗也決定離開京城

,前往杭州。胡瑗的離開瞬間轟動京城,因為在京城官員中有一多半的人都是胡瑗的學生。

宋初三先生少了一個石介,但是其他兩個人依舊在傳播著思想。

宋史宋初三先生為理學的貢獻

▲石介

小結

宋初三先生的思想為北宋培養出很多人才,使他們成為宋代理學的奠基人。

【參考資料】

1。《范仲淹與宋代新儒學》

2。《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