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在戰爭中多少人民犧牲,多少文明被毀。有言之“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秦以來,天下在秦始皇的領導下完成大一統,中華民族初步形成。另有言之“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漢朝覆滅後天下三足鼎立,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相互爭奪領土,試圖一統天下。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便是在這段混亂的三國時代的歷史上,進行藝術加工再創作而成的。它代表著我國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特別是裡面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每每翻開書,看到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被書中的人物生動的演繹,便會更加深層次的去了解到我們民族五千年來的智慧。現在,我們拋開小說來看正史,關於三國這段時期的歷史,《三國志》有著很明確的記載。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劉禪,三國曆史上著名的昏君。歷史評價他昏庸無度、樂不思蜀、寵信宦官、不理朝政,正是因為他的個人的種種德行和過失,導致國力衰弱,最後使得蜀漢被曹魏所滅。司馬昭曾說:“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可見,失去諸葛亮的蜀漢,猶如塞翁失馬,命運是註定的了。但一生揮霍享樂的劉禪,真的如外界所認為的那麼傻嗎?史學家的研究對此觀點提出來異議,因為他們發現:在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207年,也就是建安十二年,劉禪出生,其母是劉備的一個小妾甘夫人。古代皇室都喜歡給皇權蒙上一層神秘色彩,來表明自己身世的與眾不同,比如趙匡胤出生時房屋出現的頂紅光紫氣,再比如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做夢吞下道士給的大丹,醒來便發現自己懷了身孕,腹中之子便是朱元璋。劉禪當然也不例外,相傳甘夫人夢中吞下北斗七星,此北斗七星便是之後誕下的劉禪。古人對於星辰的崇拜,使得劉禪被寄予光復漢室的大望,這也是劉禪小名“阿斗”的由來。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同年五月,劉禪繼位,當時他才十七歲。遵照劉備的遺囑,由當時身為丞相的諸葛亮輔政。諸葛亮對蜀漢赤膽忠心,兢兢業業,輔政期間平定叛亂,發展農業,重視百姓的休養生息,並且五次北伐征戰。公元234年,五丈原之戰,諸葛亮病情日益嚴重,身弱體虛。此時的他身處軍營,卻依然心繫漢室光復大業,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叫來李福等將領交代完後事之後,便與世長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便是對諸葛亮令人惋惜的形容吧。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時間拉回到劉備託孤,公元223年,劉備病重,便急召諸葛亮和李嚴回永安,準備向他倆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囑咐:“你的才能高於曹丕十倍,安頓國家對你來說不算什麼挑戰。如果嗣子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取度。”諸葛亮在朝堂之上混跡多年,能文善武,南征北伐之事也件件不落,自然明白劉備的言外之意:劉備欣賞他的才幹,但同時也是在試探他的忠心,回答若有謀逆之言,怕是要招來殺身之禍。實際上,諸葛亮確實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而且,終生沒有食言,直至為蜀漢鞠躬盡瘁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刻。

前文提到過,劉禪繼位時才十七歲,朝政之類的自然也是生疏得很,當家治國之事也是諸葛亮在盡心培養他。這種種原因,導致諸葛亮掌權極大,在輔政期間,國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他推行廉政建設,制定法律,規範綱紀。即使這樣,時間久了也難免會有些閒言碎語。對比起來,身為皇帝的劉禪既沒有太大的實權,又沒有做出什麼特別大的功績,心裡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平衡。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劉禪畢竟是個皇帝,他當然明白自己的水平遠遠不及諸葛亮,朝政中的事,還是得靠諸葛亮這個左膀右臂,但是諸葛亮真的可以依靠嗎?他掌握這麼大的權利,是不是還隱藏著什麼狼子野心呢?在懷疑諸葛亮忠誠度這一點上,他產生了和自己的父親劉備同樣的想法。似乎是預知到了諸葛亮命不久矣,於是在最後一次北伐中,劉禪便託人問諸葛亮:“如果你的不在了,你的兒子要如何處理?”諸葛亮這才恍然大悟,知道劉禪絕不像表面展現出來的那般樂不思蜀,相反,他說不定會如劉備一樣擁有過人的智慧!這便回答,自己家裡還有八百顆桑樹,可供兒子日後生活。

前魅族副總裁劉楠說,“混社會要學會看破不說破,有時候,裝糊塗很重要”。劉禪與諸葛亮之間的這一插曲,不禁讓我們合理懷疑,劉禪是在裝傻,以保全自己。畢竟,在諸葛亮生前的那個環境,以諸葛的聲名和地位,劉禪是沒有機會獨掌朝政的,更別說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了。至於劉禪經常被後世調侃為“扶不起的阿斗”,這點也不否認。劉禪終究不是劉備,他沒有識人的毒辣眼光,也沒有過人的膽識,諸葛亮逝世後,蜀漢最終還是逃不了亡國的命運。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軍攻打蜀漢,劉禪聽信佞臣光祿大夫譙周讒言,力排眾議,主張向曹魏投降。北地王劉諶拒不投降,請求抵抗,被劉禪否決。劉諶不忍受辱,更不願意成為亡國之臣,便殺死自己的妻子後,自己也隨即自殺。劉禪投降後,姜維還抱有一絲復興蜀漢的希望,他假裝投降,要趁鍾會之時殺盡在場曹魏的將領,但在與劉禪的通訊中資訊洩露,最後一次挽救蜀漢的機會也破滅了。自此,蜀漢成為歷史。

劉禪的一生,完全可以用窩囊和昏庸來形容,即使和死前的諸葛亮之間有那麼一段小插曲,那也只能說明他沒有那麼的憨傻。但從諸葛亮死後他的種種行為來看,他確實是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為了苟活,他甚至願意把江山社稷拱手相讓。嗚呼!實乃哀哉!

諸葛亮去世前,劉禪問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意識到他一直在裝傻

結語

三國,是整個魏晉南北朝裡面的一小段插曲,但它卻包含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功績與血淚,它是智者之間的比拼,它是英雄塑造的傳奇,它是三足鼎立的拉鋸。整個樂章,為這一段插曲所奏響,而這段插曲,填補和完美了這整篇樂章。

它為後人所提供的藝術創作素材源源不斷,讓後世的藝術為之綻放。它是歷史,也可以是藝術,它給人以遐想的空間,豐富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