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李白生活於唐朝最繁榮的時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與外國通商往來密切,可謂說唐王朝是此時最強大的國家,這樣的盛世一直持續了二十九年。在這期間,唐朝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文化軟實力也空前繁榮,且隨著科舉制的不斷推行,對於文化詩歌等需求日益增多,這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老叟都可以吟詩,也就是全民皆詩的文化氛圍中,李白可謂是一枝獨秀的存在,他究竟有何才能能讓力士脫靴,貴妃賜酒呢?

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據說他的母親再生他的時候,曾做夢夢見了長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相傳這也是他字的來源,太白金星也是文曲星的別名,這也註定了他一生才華橫溢,文可入翰林,他的詩大氣蓬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擅於誇張想象的瑰麗畫面,開一派浪漫先河文峰,尤其是他的詩鏡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被後世尊稱為“詩仙”。

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在當時,文人學子除了可以透過科舉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還可以透過遊歷山川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這也是一個去往朝廷的敲門磚。李白不喜科舉這樣循規蹈矩的方式,他透過遊歷山川大河,一路傳播自己的詩句,乘興而來。後來他已成為了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卻依然不滿足於此,中國文人總是有濃得化不開的政治情結,當他被唐玄宗招於長安時,也曾躊躇滿志的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初入長安,他滿腔熱血,幻想從此步入政壇,出入為相,海清河晏,一片盛世安康,但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他被編入了文職官員,只是為貴族寫下華美的詩章,僅供皇家的休閒讀物,並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他的夢想是輔佐帝王,而不是做一個粉飾太平的弄臣。李白整日鬱鬱寡歡,十分痛苦,於是他整日借酒消愁,“舉杯消愁愁更愁”,除了酒他沒有更好地方法排洩心中鬱悶,醉後詩興大發,更是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句。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詩人朋友,如賀知章等人經常一起喝的爛醉,人稱“酒中仙”。

深受佛教影響的"青蓮居士",李白這一生為何終不得志?

由於他不善於諂媚權臣,狂放不羈,所以他在無意中得罪了許多權貴,備受排擠,永無出頭之日,於是他放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翰林之位,離開長安,準備遊歷四方,縱情山水。據說他在晚年時醉酒撈月,不幸跌入湖中,一代詩仙,就此落幕。

希望大家喜歡今天的故事,如果有什麼評論,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