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韓弘是唐德宗時宣武軍節度使。宣武軍初設於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管轄汴(今河南省開封)、宋(今河南省商丘)、亳(今安徽省亳州)、潁(今安徽省阜陽)四州之地,處於全國交通和漕運的樞紐,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宣武軍

韓弘從唐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年先後擔任宣武軍節度使長達二十一年,他的所作所為深深影響了中唐政局。《舊唐書》卷156《韓弘傳》對韓弘的評價多貶義和批評,文曰: “韓(弘)、王(王智興)二帥,乘險蹈利,犯上無君,豺狼噬人,鵂鶹幸夜,爵祿過當,其可已乎?謂之功臣,恐多慚色。贊曰:於(頔)子清狂,輕犯彝章。韓(弘)虐王(智興)剽,專恣一方。元和赫斯,揮劍披攘。擇肉之倫,爪距摧藏。”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宣武軍位置圖

《舊唐書》把韓弘和於頔、王智興列為一卷,實為不妥。於頔慢上陵下,有割據漢南之志。而王智興逐朝廷所任武寧節度使崔群后自任武寧軍節度使,“掠鹽鐵院緡幣及汴路進奉物,商旅貲貨,率十取七八,逐濠州刺史侯弘度。”朝廷力不能治,其跋扈和蔑視朝廷之狀可見一斑。因此,說於頔、王智興 “犯上無君” 、“爵祿過當”“謂之功臣,恐多慚色” 是可以的,而韓弘在唐憲宗討伐叛鎮的過程中,卻立下了很大的戰功,並且識大體、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是為“元和中興”做出巨大歷史貢獻的一名重要歷史人物。

唐後期藩鎮林立, 北方的魏博、成德、盧龍及淄青、淮西諸藩鎮都有明顯的叛亂舉動, 割據地方的節度使“喜則連衡而叛上, 怒則以力而相併”,嚴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宣武軍處在山東與東都洛陽之間, 除了保障漕運通暢的任務外,明顯還具有“王室屏藩”的戰略地位。韓弘深知這一點,他上任後堅決站在中央一邊,向叛鎮宣戰,為平定淮西吳元濟及淄青李師道的叛亂奠定了基礎。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唐憲宗元和時期方鎮地圖

德宗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忠武節度使曲環病死,割據淮西的吳少誠與前任宣武軍節度使劉全諒合謀襲取陳、許二州。韓弘上任時,淮西使者仍在館驛中。韓弘為表示忠於朝廷,“弘悉驅出斬之。選卒三千。會諸軍擊少誠於許下。少誠由是失勢”。韓弘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不與割據諸侯沆瀣一氣, 能夠以國家大局為重的態度,改變了原來節度使劉全諒與吳少誠連謀割據的淮西政策,這對吳少誠的打擊非常大,也增強了以後唐憲宗平定淮西的信心。

憲宗元和七年(812年),韓弘再一次抵制了淄青李師道的利誘,《資治通鑑》卷239對此有所記載:李師道使人謂宣武節度使韓弘曰:“我世與田氏約相保援,今(田)興非其族,又首變兩河事,亦公之所惡也!我將與成德合軍討之!”弘曰:“我不知利害,知奉詔行事耳。若兵北渡河,我則以兵東取曹州!”李師道懼怕韓弘的軍隊襲其後,不敢有所動作。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韓弘還嚴厲打擊叛鎮之間的走私行為。《資治通鑑》卷236載:“吳少誠以牛皮鞋材遺師古,師古以鹽資少誠,潛過宣武界,事覺,弘皆留,輸之庫,曰:‘此於法不得以私相饋。’師古等皆憚之。”此後韓弘還多次打擊淮西和淄青之間的走私行為。韓弘長期忠於朝廷,可是他卻遭到朝廷猜忌,在平定淮西這樣重要的大事中,朝廷對實力雄厚的宣武軍不加重用,卻詔嚴綬為申、光、蔡等州招撫使,討伐淮西,結果大敗而歸。

最後朝廷才任命韓弘為都統,但對其還是不放心,韓弘有都統之名而無其實,即使是這樣,韓弘也沒有阻撓對淮西用兵。《資治通鑑》卷239胡三省評價說:“按弘承宣武積亂之後,鎮定一方,居強寇之間,威望甚著。若有異志,與諸鎮連橫跋扈,如反掌耳。然觀其始末,未曾失臣節。”這話說得很對。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宣武軍節度使官署

其實結合當時平淮西之役的背景和宣武軍的重要戰略地位就能看出韓弘在平定淮西戰爭中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對這一點曾在宣武軍幕府任過職的韓愈是最瞭解的,韓愈在《平淮西碑》中無一字之貶,稱頌韓弘“責戰益急”,甚至在後來所寫的詩中把他與宰相裴度並列,並稱為“兩府元臣”。

顯然韓愈從戰略上認識到了宣武軍地處“水陸要衝”,為“王室藩屏”,宣武軍為朝廷所有,不僅可以“扼制淮夷,保障楚甸”,還可以隔斷兩河,以備恆鄆。若宣武軍失控,則平盧、成德將與淮西連成一片。如此,則徐州失去屏障,中央王朝對東南地區也必將失控。宣武“當兩河衝要”、“處強寇之間”的形勢足以顯示對用兵淮西中的重要作用。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在淮西戰爭之初,朝廷慮韓弘有異志,授以都統之職加以籠絡。當韓愈以行營司馬的身份隨裴度赴淮西行營時,就曾提出了“請先乘遽至汴說韓弘,使協力”的主張,得到了裴度的贊同。皇甫湜在為韓愈撰寫的墓誌銘中稱:“先生以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行軍司馬,宰相軍出潼關,請先乘遽至汴,感說都統,師乘遂和,卒擒元濟。”在《韓愈神道碑》中也有“出關趨汴,說都統宏,宏悅用命。”的記載。韓愈在《送張侍郎》一詩中稱:“司徒東鎮馳書謁,丞相西來走馬迎。兩府元臣今轉密,一方逋寇不難平。”顯然,在韓愈眼中,促成韓弘與朝廷的合作,對於淮西的平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淮西吳元濟被平定後,韓弘覲見皇帝,朝廷看到韓弘沒有反叛中央的意圖,不再對其猜忌,轉為信任和尊寵。“元濟平,以功加(韓弘)兼侍中,封許國公。李師道誅,……因請入朝,冊拜司徒、中書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願留京師。帝崩,攝冢宰。俄出為河中節度使。以病請還,復拜司徒、中書令。”韓弘被冊拜為司徒、中書令,應該是朝廷真實意圖的表達,也是對韓弘的極大褒獎。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韓弘和中央的關係的和諧與否主要取決於唐中央政府的處置是否得當。《新唐書》卷167《皇甫鎛傳》中裴度說:“天下安否系朝廷,朝廷輕重在輔相。今承宗削地,程權赴闕,韓弘輿疾討賊,非力能制之,顧朝廷處置能服其心也。”

《新唐書》卷158《韓弘傳》贊曰:“(韋)皋、(張)建封、(韓)弘本諸生,(嚴)震興田畝間,未有以異人,及投隙龍驤,皆為國樑楹,光奮一時。使不遭遇,與庸夫汩汩並胔而腐可也。皋、弘雖陰慝,卒能以誠言自解,長沒天年,宜哉!”

中唐大將宣武軍節度使韓弘再評價

韓弘之子韓公武

《新唐書》把韓弘和韋皋、張建封、嚴震放在一起列為一卷,表明作者肯定韓弘在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統一方面的歷史功績。韋皋在治理蜀地、防禦吐蕃、南詔等方面立有大功。張建封“治徐凡十年,躬於所事,一軍大治。”張建封還在防禦淮西李希烈和淄青李納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多次受到朝廷嘉獎。嚴震“好興利除害。建中中,……治行為山南第一。”在朱泚之亂中,嚴震多次保護危難中的德宗,使之轉危為安。韓弘和韋皋、張建封、嚴震放在一起列傳,可謂比較恰當。

至於韓弘一生行事,識大體,顧大局。說他是唐代中後期的元老“股肱心膂之臣”,當是符合於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