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元朝末年,國家經過了蒙古幾十年的殘暴統治,底層百姓早就積壓了一股怨氣。再加上此時天災不斷,很多人都生活不下去了,最終各地紛紛揭竿起義,想要為自己的未來謀求一份出路。在這種歷史時刻,一些有想法的人便從亂世中脫穎而出,而他的出身和職業,更是十分有趣。

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在元朝末年,起義的人之中,有幾個比較典型的人物,他們分別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靠走私販鹽起家的張士誠,漁民的兒子陳友諒。此三人透過自己的努力,發展了一股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但是人們想不到的是,最終在三人之中,獲勝的竟然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為何呢?其實,這與三人的性格、謀略和治軍能力有所關係。

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朱元璋雖然是乞丐出身,但是為人卻十分大度,喜好結交有識之士,因此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堆品德賢良之人。但是,陳友諒和張士誠卻並非如此,朱元璋曾經給過他們二人一個評價“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生事端,器小則圖眼前,因此不足為患。

陳友諒出身於漁民家庭,他自幼便和大海鬥爭,因此很有徵服的慾望,急功近利。而鹽販子出身的張士誠卻不一樣,此人沾染了商人的氣息,凡事畏手畏腳,需要計較得失之後才敢出手,是一個怕冒險並且怕出差錯之人。

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因此,倘若要對付二人的話,必須使用一個方案:先攻打陳友諒,此時張士誠必然會袖手旁觀,他想要等到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兩敗俱傷之再出手。果然,當朱元璋攻打陳友諒之時,張士誠確實按兵不動了,最終張士誠落得了個唇亡齒寒的下場,被朱元璋擊敗了。

對於謀略問題而言,朱元璋知道百姓最需要什麼,因此起義之時自始至終都打著推翻元朝統治的旗號。而陳友諒在稱帝之後,卻開始將自己的目標對準了朱元璋,不再攻打元朝,因此便不受底層百姓的支援了,很多人選擇前去投奔朱元璋。

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對於治軍問題而言,朱元璋比陳友諒和張士誠強上太多。朱元璋對於手下的訓練抓的十分嚴格,並親自檢閱、督促,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的軍規,賞罰分明,因此士氣高漲。而陳友諒的軍隊則軍機渙散,他更是縱容手下鄧克明為非作歹,令人寒心。而張士誠的部下更為不堪,他們甚至為了錢財和官位起了內訌。

透過這幾個方面不難看出,朱元璋之所以能夠取勝,與他的能力密不可分,是必然的事情。

元朝末年,乞丐、鹽販、漁夫爭奪天下,為何最後勝出的卻是乞丐!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