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漢文帝劉恆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後世史家津津樂道的盛世——文景之治。雖然把他的兒子劉啟也包含進去了,但主要推動者卻是文帝。景帝劉啟刻薄寡恩,貪財好色,和文帝相差很遠的。他能夠和文帝一道併入這光輝的一刻可以說運氣實在太好了,沾了老爸的光。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不過劉啟的帝王之路走得並不順暢,他是劉邦的中子,本是偏居一隅的代王,沒有繼承帝位的資格,結果一場呂后之亂造成了政局的動盪和權力的真空。因緣際會之下,劉恆居然被功臣集團擁戴推上了寶座,還造就了盛世,成為了大漢朝的太宗。

百餘年後,他孫子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也經歷了和他相似的命運。當時漢昭帝英年早逝,沒有子嗣,於是霍光建議從武帝的孫子輩挑選一人繼任,而劉賀就成了那個幸運兒。

不過可惜的是,他只在寶座上呆了二十七天,就被趕下臺來,剛走上巔峰就立馬跌入谷底。不幸中的大幸,他並沒有成為高層內鬥的犧牲品,還得以平平安安地過完了下半輩子,就連他的墳墓也被很好地儲存下來,成為了重要的出土文物。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兩個經歷相似的人,結局怎麼會如此不一樣呢?

這就和當時的掌權者存在莫大的關係。

劉恆即位之時,功臣集團周勃、陳平等人雖然掌握了中樞政治運作的權力,但由於外在藩王的實力十分強大,他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妥,來一個取而代之,他們最大的願望是隻要保住功臣集團的權力即可。這個權力主要體現在重要職務的任免上,譬如宰相就一定要出身於協助劉邦打天下的老臣及其子弟中。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劉恆沒有輕易觸動這個權力格局,還對周勃等功臣十分尊重,每次周勃退朝,都恭恭敬敬地目送。等到他完全控制了局面,才予以適當反擊,但也是點到即止,並未出格。

劉賀即位之時,情況則大不一樣了。那時掌權的霍光,已經輔佐過武帝、昭帝兩位君主,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他政治經驗豐富,手上的權力炙手可熱,是大漢帝國真正的主宰,而制約皇帝權力的諸侯王和功臣集團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天下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抗拒他的權威。劉賀雖然是帝王之尊,但要繞開霍光讓他出局無疑是在以卵擊石。

另外,這也和兩人的性格和採取的措施有關。

劉恆小心翼翼,一上位就任命自己從封地帶過來的兩位臣子擔任了衛尉和郎中令,接管了京師地面的兵權,這樣就可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開展工作了。周勃陳平並沒有就此做出過激的舉動。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劉賀大概聽說過文帝的故事,也是特別寵幸他從昌邑帶過來的臣子,把他們安排到了各個崗位,企圖一上位就馬不停蹄地把握大權,乃至於操縱全域性。然而,他忘記了他之所以能坐上這個位子,靠的是霍光,對方是一位不甘心退居幕後的政治操盤手,而不是劉恆所面對的周勃陳平,只要掌握了相權就知足安分。

劉賀也不像劉恆那樣,懂得一步一步慢慢部署展開自己的計劃,讓自己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周勃平定呂氏之亂有功,又推舉文帝有力,位置做到了原先的丞相陳平之上,連漢文帝都對他恭恭敬敬。但文帝內心裡對他其實是頗為疑忌的,怕他再一次登高而呼,做出不利於自己的舉動。於是文帝利用周勃不熟悉相關事務,刻意挑起了他和陳平之間的矛盾,分化化解,各個擊破,在眾人默許的情況下,把他打回了封地,徹底剝奪了他的權柄。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年輕氣盛的劉賀就沒有那麼細緻了,他根本察覺不到霍光的異樣和私底下的小動作。他覺得自己登基了就是至尊,可以任意胡來,結果種種肆意妄為的把柄都落在了霍光的手上。老謀深算的霍光其實早就留著後手,他故意延緩了劉賀拜高祖廟的時間,一個劉邦都還沒認可的王孫,怎麼能擔起大漢的基業?霍光還讓他的外孫女上官太后把持中宮,就是想對劉賀做進一步的觀察。如果他胡來,那麼利用她太皇太后的身份,足以讓劉賀出局。

同樣是一步登天,為什麼劉恆成為了千古一帝,而劉賀卻被打回原形

劉賀最終只在皇位上呆了二十七天就打道回府了,彷彿是到了京師一趟自駕遊,住了最高階的賓館,享受了最豪華的招待,他從昌邑帶來的隨從寵臣也大部分也被霍光強行留在了這京師繁華之地。不過幸運的是,劉賀本人有一個還算完美的結局。霍光為了自己的聲名點到為止,之後繼位的漢宣帝也沒有難為他,他安安穩穩地度過了一生,就連墳墓也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