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207年,曹操親征烏桓,在北征途中,去了碣石山,觀滄海,寫下了那首大氣磅礴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所描寫的景象雄偉壯麗,抒發了曹操胸懷天下的博大志向。行軍途中,曹操怎麼還有這樣的閒情逸致,去碣石觀海呢?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其中,有幾個比較大的勢力,袁紹在河北,曹操佔兗豫,劉表據荊州,孫策擁江東,袁術盤踞揚州,呂布坐擁徐州,公孫瓚割據幽州,還有河內張揚、南陽張繡等等。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這些大大小小的勢力打來打去,最後曹操和袁紹成了北方最主要的兩個。袁紹勢力最強,佔有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等地;曹操稍弱,佔據兗州、徐州、河內以及豫州和司隸的部分地區。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199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兵敗。202年,袁紹病死,其子袁尚、袁譚內訌。曹操趁機發動進攻,奪下冀州。袁尚北逃,投奔烏桓,以圖東山再起。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烏桓,也稱烏丸,是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之一,主要活動在今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裡河(故稱烏桓水,今歸流河)一帶。烏桓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一支,被匈奴攻破後,遷到烏桓山(亦叫烏丸山),以山名作為族名。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漢武帝大破匈奴,烏桓見勢不妙,遂臣服漢朝,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東漢時,烏桓進一步內遷至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等邊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及河北北部、內蒙古河套一帶,逐漸發展壯大。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上掌控北方的局勢,下一步就是南下爭霸中原,一統天下。但是烏桓盤踞在曹操背後,讓曹操不能放心南下。曹操本來就想徵烏桓,袁尚和烏桓勾結給了他更好的藉口和機會。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征烏桓,在行軍途中,去了碣石山觀海。曹操在碣石山意氣風發,然後就有了那首大氣磅礴的《觀滄海》。碣石山在哪裡呢?在山海關一帶。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碣石山的位置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境內,此山不高,海拔695米,曹操北征烏桓(今遼寧朝陽市一帶)時從此地經過。另一種說法是在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萬家鎮止錨灣,北距山海關約十五公里。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其實,曹操並非第一個登臨碣石的大人物,比他更牛、更早的還有兩個人,如秦始皇和漢武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到處巡遊,第四次巡遊的終點就是碣石山。在上面兩種說法所涉及到的地方,都發現有秦朝的行宮遺址。秦皇漢武那是何等的人物,絕對是胸懷大志的曹操的偶像,效仿他們登臨碣石,抒發胸中抱負就再自然不過了。

曹操北征烏桓途中,為什麼去碣石觀海

在曹操去過碣石,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後,後代又有很多帝王級別的人物效仿,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北齊文宣帝高洋、唐太宗李世民等等。史料記載,拓跋濬還在碣石山下大擺筵席,若曹操泉下有知,一定會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