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裡的"三場雨",皆代表著嬴政的蛻變與大秦的國運

《大秦賦》演到現在,口碑有好有差,有人覺得太過於拖沓,嫪毐與趙姬囂張了這麼久終於下線,呂不韋的政治生涯也在贏政加冠、平叛嫪毐後終結;也有人覺得,歷史大戲有渲染才能重現當時贏政複雜的心情與他蛻變之路的經歷。

歷史是什麼樣的,各中人物的命運如何,這是歷史人人都知,但要讓觀眾們看出一種味道,便只有讓劇情與細節牽動人心。張魯一剛開始出現時,我對這個演贏政的選角很失望,怎麼看怎麼不順眼,但演到加冠親政後,卻越看越順,竟覺得他演出了贏政作為君王的霸氣,但又同時面對仁孝的糾結。秦王也是人,便有人的七情六慾,不是隻有統一天下大業的雄心與豪情,而沒有人性與生活。

在《大秦賦》裡秦王贏政從13歲繼位以來,仲父呂不韋和生母趙姬擔著監國大權,而他只是空有其位沒有實權。在22歲終於加冠親政,權力迴歸以後,他這九年裡所有的忍辱負重,終於解脫了。在這個過程當中

,劇中出現了被我稱之為“天音”的“三場大雨”,每一場都有著它的意義非凡。

贏政在其父異人即將離世當晚,面對華陽太后欲立成蛟為王的政變,對贏政最好的打擊便是質疑他的身世,各方造謠說贏政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之子,並非贏氏血脈。贏政當時年幼,在得知這個訊息以後定然會對自己的身世有所懷疑,於是找到呂不韋追問其真相。

贏政以為,如果他不是呂不韋之子,為何會對他如此之好?無風不起浪,不諳世事的贏政此時很容易落入宮斗的圈套,先摧毀他的意志,再有機可趁。

呂不韋一腔熱忱撥開了贏政的顧慮,打消了他的懷疑,讓他看清真相,不動搖心中之志,當下該做的絕非糾結自己的身世,而是心繫大秦,心繫天下,完成統一之大業。

在這一場雨中,贏政的心懷終於被呂不韋撥開,讓他堅定了自己是贏氏子孫,是大秦之王,是空前絕後一統六國的始皇。

這是贏政面對的人生的第一場雨,也是在這場雨中,他堅定了秦人之志的信念,這些動搖他信念的謠言被這場雨沖刷得乾乾淨淨,讓贏政看得更高更遠,看到大秦以後的江山。

(第一場雨,見於第11集 )

片中的第二場雨,來自於贏政得知母親趙姬與嫪毐苟合之事,還育有兩個私生子時,他強壓心中怒火,想立馬飛奔甘泉宮中求證,一探究竟,在雨中奔跑的贏政,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想盡快求證,又害怕看到現實。於是,他帶著一眾人在雨中奔咆至甘泉宮前時停住了,頓了一下回身前往相府。

此時的贏政在對待呂不韋的態度上,因此事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嫪毐正是呂不韋送給趙姬的玩物,用假寺人的身份瞞天過海地呆在趙姬身邊,讓趙姬言聽計從,縱容嫪毐太大的權力,以至於禍亂朝堂,這或許是呂不韋也未曾想到。

贏政從甘泉宮轉身來到相府,遠遠地看著相府的宅院,在雨中站了片刻的他,依然未有任何行動, 再默默地轉身回到了宮中。

站在雨中的贏政,內心雄雄燃燒的火焰任由雨水沖刷著, 雨水可以讓他更加清醒,也可以讓他強壓下心中的怒火,隱忍於當下的局勢,他要幹成一番大事,必須學會隱忍,謀時而動。

贏政獨自在雨中按下了心中的憤怒,或許正是這一切,讓他再一次在隱忍中堅定了統一六國的決心,時機未成熟時,他要忍,他未掌實權,還未加冠親政,再大的恥辱他都隱忍於心間,任憑雨打風吹。

或許唯有這一場及時雨,方可助其內心清明,智慧清醒,不至於莽撞壞了大事,亦不能讓怒火衝昏了頭腦而前功盡棄。

(第二場雨,見於第40集)

這第三場雨,則來自於平叛嫪毐之亂,贏政加冠親政之後,和呂不韋在城牆上的最後一次相談。

贏政想起當年即位之前,第一場雨中,呂不韋激起他的雄心壯志,和他的一番深談,可是,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回想當年的一切是那麼讓人懷念,可是,一切又都在隱約中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似從前。

呂不韋冒雨前來見贏政,他心中清楚自己這次和贏政今生的緣份是盡了,政治生涯算是結束了,他不得不離開,於是,在這第三場雨中,在城牆上,他們寥寥數語,便道盡了君臣二十年的情份:

這是第三場雨,也是與呂不韋分離的夜晚,呂不韋的政見已然無法適應胸懷大志的贏政,可年邁的呂不韋卻已失去了早年的鬥志,貪享於權勢安穩,無法助其成大業,統一六國了。

贏政與呂不韋在雨中相見、分離,在贏政執掌下的咸陽如雨後初晴,又會呈現出另一番新的氣象,被大雨刷洗掉了以前所有的屈辱、叛亂、血腥、舊黨,經歷過九年的隱忍,終於明朗,重見曙光,踏上繼續東出一統之路。

(第三場雨,見於第47集)

看《大秦賦》這類的歷史劇,總是能激起人們的心潮澎湃,大家總想快些看到贏政統一六國的那一幕,想跳過所有中間絮絮叨叨的過程,可是,若我們不能在這裡面體會出贏政這九年間的隱忍,又如何為其統一之時而激動呢。

這三場雨的巧妙運用,著實渲染出了贏政蛻變的心路歷程,印證了魯迅的這句話: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贏政能成為始皇的偉大,數百年出此一偉人,除了天意,還有他在“隱忍”中所蘊藏的力量。

隱忍不是懦弱無為,而是更加清醒的有為,內心清明的堅定心中大志,蓄勢待發,只待朗朗乾坤,終成大業。